我很喜歡看電影,可是我很少進電影院,因為在我走出戲院時,大多數的時候心中都是覺得有那麼點後悔的,即使我已經對片子精挑細選。心想反正過沒多久第四台就會播出,到時候再看不就得了?所以雖然我很少進電影院,但是我看了很多電影,重播得多了,為了求新鮮,幾乎是來者不拒(所以如果有一部電影讓我連遙控器都不願意為它稍作停留,那真的是爛到了極點);而偏偏我對畫面的記憶力好像還不錯,只要看過一次,通常都可以藉著劇情、台詞、台步加上畫面的連結,很輕易地回答出正確的片名、集數、甚至是演員名稱與劇情大要。

 


可是這一部電影上映時我沒去電影院看,我真的後悔了;諷刺的是,其實這並不是一部在事前被我預期是非看不可的巨片或好片,嚴格說起來他只是一部耶誕節的賀歲片,甚至是一部英國片!(老天保佑看過英國單元劇而沒睡著過的人)「請一堆大明星來騙騙錢嗎?哼!」我雖然是個「看片不分格調類型成本角色內容」的低級影迷,但是心中多少還是難免先入為主地早作評價,或許哪天在HBO、Star Movies碰巧看完了這部片,頂多也只是說句「啊,真不錯」這樣的讚美,但是進不進電影院,「I don't care.」

可是我真希望和大家一起進電影院分享這部電影:「love actually」。

從英文來看這個名字,當然還是個「未完成的句子」;而中文片名也實在是取得很突兀:「愛是您,愛是我」(這什麼鬼譯名!?),所以只看名字恐怕完全無法判斷裡面在演些什麼。這部片子其實是由八段故事穿插構成,每個故事的角色關係在片中卻又巧妙地互相聯繫,串成了一個大概的輪廓:距離2003年的聖誕節還有五個禮拜,在這八段故事、看似彼此毫不相干的英國人們,要告訴我們「Merry Christmas is love, and love actually......」

「Love actually?Actually what!?」導演、編劇(其實是同一個人)和所有的演員們就是想讓大家自己感受一下:「愛,其實......」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接?



片中的八段故事各自成章,卻又彼此牽連;但即使是編劇不將片中的角色們很巧妙地串聯在一起,我們也可以很清楚的感覺到,這些人其實都跟我們一樣平凡地在生活:英國新任的單身首相愛上一名美麗的女助理;一位遭受外遇打擊的作家前往法國南部療傷,卻在美麗的湖畔遇見來自葡萄牙的餐廳侍女;一名婚姻幸福美滿的妻子懷疑她的丈夫正離她遠去;一名婚姻幸福美滿的丈夫遇上了美艷女秘書對他投懷送抱;一名新娘錯估了她對新郎好友的感情;一個好人愛上了好友的新娘但選擇沉默;一個情竇初開的男生試著吸引學校校花的注意;一名繼父嘗試和他根本不瞭解的繼子交心;一名嚮往愛情的美國女郎想要抓住機會,鼓起勇氣向她在辦公室的暗戀對象表白;一個過氣的搖滾樂明星試著以不妥協的方式重返歌壇...(其實還有一段A片男優女優的故事,可是因為尺度問題被剪掉了)

說是八段,但其實應該說「片中角色有多少,故事就有多少。」

光是看劇情描述頭大概就暈了,可是這位靠著編導「妳是我今生的新娘」、「新娘百分百」兩片竄起的的編劇兼導演理查寇特斯(Richard Curtis)卻能很變態地將所有的故事給行雲流水串連起來、讓每個角色在最棒、最正確的時刻巧妙登場。即使這部片集合了休葛蘭(Hugh Grant)、哥林弗斯(Colin Firth)、艾瑪湯普遜(Emma Thompson)、亞倫瑞克曼(Alan Rickman)、連恩尼遜(Liam Neeson)、蘿拉琳妮(Laura Linney)、「豆豆先生」羅溫艾金森(Rowan Atkinson)、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馬丁費曼(Martin Freeman)、比利鮑伯松頓(Billy Bob Thornton)等英國首屈一指的明星演員,卻是誰也沒有多演、沒有少演。影片類型就是Richard Curtis所拿手的「輕鬆愛情喜劇」,但又不是那樣地輕鬆、不僅僅是男女愛情,甚至不完全是歡喜快樂的內容。

劇情、演技並不是我想多談的,事實上這部片子從評審、專業影評人的角度,應該都不會是什麼絕世好片(不過這部片倒是入圍了第六十一屆金球獎的最佳影片喜劇類、最佳改編劇本),就像是「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永遠不可能入圍金馬獎一樣,這是大堆頭賀歲片的命;但這部片子始終還是觸碰到我的思緒、我的想法,要說是讓我感動了也行。總而言之,就像是片名所引起的疑問一樣,讓平日也在苦惱「愛」這個課題的我,能隨著影片來思考、來感受一下「Love actually......?」

將中文片名取作「愛是您,愛是我」的人,大概在看過這部片子之後,也是有所心得。為什麼不乾脆用「愛是你」就好了呢?「您」是尊稱、敬語,或許是體會到了片中人物在表達心中那份愛時,不論對象是誰、地位如何、職業如何、背景如何,都是用「尊重」的心和眼神在面對眼前「所愛的人」。縱使是再膚淺、表面的愛(例如片中在英國找不到女友的大男孩到美國去找一夜5P的橋段),都是需要著想、妥協、包容的。(一夜5P,不包容一下的話,體力怎麼可能負荷得了呢?)也不論這份愛多長、多短、多新、多舊,長到老夫老妻數十年、短到在心中一閃即逝甚至懷疑這個念頭的存在,只要「愛」存在或出現的那一刻,對方就佔據當下你全部的思緒。

很多時候你心裡泛起了愛的感覺,你在愛一個人、甚至你愛很多個人,可是你從不曾注意到,或是不曾重視這樣的感覺。即使你天天都在「愛」:愛你的親人、丈夫妻子、男女朋友、多年知交、點頭之交、擦身而過的行人、馬路上的玉蘭花婆婆、公園裡的流浪漢、甚至是電影院前面賣你又貴又難吃雞排的老伯。

這樣說好像把「愛」無限上綱了,但我並不是要大家去對這些的愛都做等比例地重視與放大,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我還記得以前的三民主義課本在解釋孫文的「博愛」和墨子的「兼愛」有什麼差異時,課堂上是這麼教的:「博愛是一種有分遠近親疏的愛,而兼愛則是無父之愛。」啥是「無父之愛」?簡單來說就是「你愛別人跟愛你爸爸一樣多,那你根本就沒有爸爸,反正爸爸跟陌生人是一樣的,沒有區別。」現在聽起來這樣的解釋在邏輯上其實是謬誤很多的;而這是不是當年為了傳遞「國父最棒」的一種觀念洗腦,我不知道;是不是儒家體系對墨家兼愛理念的一種曲解或污名化,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人活著就是很自然地會有比較愛,或者是比較不愛的人;就好比如果讓我來問你:「你愛邱X、X扁嗎?如果他們剛巧都出了很嚴重的車禍,血庫不夠血了,你願意捐血給他們嗎?」說老實話,或許你也會跟我一樣,考慮很久、很久、很久、很久......

但其實你還是會考慮的,也許只純粹是基於一種「對生命的愛」,而且稍縱即逝。

所以,如果你在心裡出現了在某方面、更或者是全面「愛得比較多」的人,那請一定要讓對方知道。如果視他為摯友,就用摯友間的情與義對待他;如果是你的親人,就用親人的無私包容對待他;如果你愛著一個女孩、妳愛著一個男孩,也一定要讓對方知道;有時候其實也只需要說句「我愛妳」而已,或者即使是只能說句「我愛妳」。

我之所以很想跟朋友們一起去電影院看這部片子,是因為我覺得「當下的觸動最真實」,我很想看看大家有什麼感覺、聽聽大家的說法。或許還是有些人在看完這部片卻毫無反應的、也或許有人是因為無法完全理解對白中的英式幽默、或是對某些片段針貶社會現實、混淆價值觀、美帝強權的嘲諷揶揄沒有共鳴,但這其實都無所謂,我覺得這是一部應該和你所愛的人一起觀看的、並且得到快樂的電影;而假如連我那英文爛到破表的妹妹都能對這部片子的橋段有所共鳴、甚至去思考「Love Actually」到底想表達什麼,那就某個層面來說,這的確是一部雅俗共賞的好電影。

So,片名到底該怎麼接、要怎麼續呢?可以接續的實在太多太多了。

正因為如此,答案其實就是:Love actually is all around.

「愛其實無所不在!」

 

 

【2017/05/11】
相隔14年,「Love actually」拍續集啦!14年後,這些角色們又有甚麼新的故事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yf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