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地說,標題『天使與魔鬼』是丹‧布朗(Dan Brown)的新書;說是新書可能不太精確,這本書完成的時間比2003年那本暢銷書『達文西密碼』還要來得早些,不過『達文西密碼』成名在先,『天使與魔鬼』反而變成了錦上添花的後作。


(本書在2009年改編電影上映,由湯姆漢克斯扮演主角羅伯 蘭登教授)


原本,我只是利用某次聚會等人的空檔,在金石堂書局隨意地看了這本書的前幾章、不到十分之一,覺得一點都沒有購買的慾望;前幾天小車向我問起這本書,我還極力勸阻他別花冤枉錢。說老實話,丹‧布朗在『達文西密碼』裡所展現的劇情鋪陳功力,實在是讓我不敢恭維,『一本小說在看了二分之一後,就猜得出來誰是邪惡一方的大龍頭』,就被歸類為『驚悚小說』的一本書而言,感覺上其實是相當虛弱的。

可是,我向來在『買書』這一點上就是以『莫名其妙』為最高指導原則。星期六的夜晚、電視難看得要命、msn上都沒有人要跟我說話、約會狂歡也沒有我的份,我只能看書。晚上到全家便利商店去買便當吃,在架上看到『天使與魔鬼』,對自己的言行不一嘆了口氣,還是買回家了。從晚上12點開始看,花了三個多小時,把這本560幾頁的書解決了。看小說,我喜歡一次解決,因為我討厭停頓、浪費時間去猜測接下來的劇情。(嗟夫,如果把這麼堅定的毅力放在唸國考教科書上的話,我搞不好已經執業好幾年也說不定)

聲明在先,我不會洩漏小說中的劇情或描述,只是一些小小的心得感想。

書或文章,畢竟還是不能只看一部份就下斷言。我得向小車收回『這本書不好看』的錯誤評斷,跟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相比,『天使與魔鬼』的劇情精采多了;換個角度說,其實就『達文西密碼』的劇情面來說,丹‧布朗反而是退步了,不過這或許是因為『達文西密碼』之中必須使用許多符號學、圖像學、達文西名作等真實存在的學說、論點所導致的限制。而在『天使與魔鬼』一書中,劇情描述的方式、用字遣詞的選擇、人物角色的刻劃、真實與虛擬的結合都還是十分『丹‧布朗式』的,但在劇情方面,可以說是『活潑許多』。

『丹‧布朗』用得太頻繁了,之後的文章中將以『老丹』代替。

要說這一篇是看了『天使與魔鬼』之後的心得感想,倒不如說是在看了老丹這兩本書之後的思路歸納。

『宗教』(尤其是天主教)是老丹這兩本書中共通的主軸,兩本書中都巧妙運用了耐人尋味的『宗教陰謀論』,而這些論點都是在針對『信仰的真實』、以不同的方式做衝撞。在『達文西密碼』中將這項元素以達文西的畫作為起點,導入了聖盃、聖殿騎士團的『異端』概念,讓人們開始思考『什麼是正?什麼是異?』;而在『天使與魔鬼』中,用來與『宗教』造成對比的則是『科學』。雖然同樣也運用了部分宗教陰謀論的觀點,同樣也有隱晦的暗示與意有所指的秘辛,但是綜地來說,『天使與魔鬼』在闡述陰謀論的觀點上要比『達文西密碼』來得少,劇情卻因此更靈活,真實史蹟的適時融入與劇情結合顯得十分有意思,看完之後,真的會在心底浮現出一種『假如這些典故運用是老丹發明的話,那他真是個天才!』的感嘆,也會讓人真的興起『真想親自到羅馬、梵蒂崗去走過所有的路線、對照一番』的念頭。

老丹寫了這兩本書,簡單地說,都是希望讀者們能在看了書之後試著去思考『宗教信仰對人們而言到底是什麼』。以天主教為例子,不只是心靈上的寄託,這個宗教更代表了歐洲歷史、文化、藝術、政治、科學的流轉,乃至於今日對整個世界,都產生了多面向的影響。正因為天主教與這麼多的層面糾結纏繞、無法分割,所以要探究這個宗教,切入的面向就十分多元,從信仰的角度切入,與從歷史的角度切入,這個宗教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意義。

舉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前兩個禮拜在國家地理頻道首度展示在世人面前的『猶大福音古抄本』,對於長期以來信守四大福音的廣大基督教徒而言,或許帶來了五味雜陳的感受。『基督教』身為宗教,同樣也跟人民的生活發生了密切的結合,探究的層面非常廣泛:『猶大福音古抄本』的現世可以從文化的觀點來探討;『君士坦丁大帝以權勢操控教庭選定四大福音』則可以從政治的觀點來切入;『黑暗時期基督教對異端的迫害』則是歷史事件。但是不管這些研究、觀點是否直接衝擊了基督教的作為,但是這個宗教長年以來帶給人們心靈層面的安撫與慰藉同樣也是不可抹煞或懷疑的。

只是,有多少人能夠清楚的從不同角度去分割、切入呢?就好比發生在臺灣的『宋七力分身顯像』一樣,相信宋七力的人,願意對他奉獻財物、金錢,這樣的舉動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還是受到詐欺的愚昧?這跟道教廟宇奉獻香油錢、佛教供養僧侶難道就絕對不同嗎?

在『天使與魔鬼』這本書的封底,書商下了『宗教與科學的對戰』的註解來當作這本書的宣傳主軸,我個人覺得不太正確。因為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宗教與科學都像是一體兩面的雙刃劍:『端看如何作為。』神蹟可能是一種激勵,卻也可能是一種蠱惑,從信仰的角度根本無從區別,因為『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科學』很可能其實也是一種『宗教』:嚴守科學論證與邏輯推理的人在駁斥『怪力亂神』時表現出的那份肯定和堅持,與虔誠宗教信徒對於『神蹟諭示』的那種堅定與狂熱相比,又有何異?說不定奈米科技發展到最後,竟從物質中得出一個『神真的存在』的結論,豈不是十分有趣?

大家應該都看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阿甘正傳』吧?對於在電影開場與結尾時飄落的那根羽毛:『它只是單純的隨風飛揚,抑或是上天老早註定好它飄飛的路徑與歸向?』

你怎麼想?



延伸閱讀1︰書中其他相關史蹟請看here
延伸閱讀2︰本書已被拍成電影,台灣將在2009年5月14日首映





【2009.8.10 補述】

◎有位不認識的網友在看完我這篇文章後留下這麼一段話:「所以你沒辦法強迫人信主,也無法強迫人相信科學;你說的對,要別人相信,就要找到充分理由來說服別人,而不是用強迫的。」

如此說來,到底什麼才是「對的」?

科學真的有完全、絕對的對或錯嗎?

就好比在哥白尼之前由托勒密提出來的「天動說」,也曾經被認為是「對」的;從公元兩百年提出天動說直到哥白尼正式發表地動說的16世紀之間長達1300年的時間,天動說都被認為是對的。

而宗教呢?即使是同樣導人為善的宗教,回教與基督教之間數百年的耶路撒冷爭奪戰便是一種證明。兩教一定都有智者,但是連雙方智者的言語都無法打動對方基層教徒的信仰。雙方對於宗教的選擇其實無涉對錯,就只是一種選擇罷了。(如果再聊下去就會談到宗教與政治的關係、以及宗教在傳播概念上內在的侵略性,就更複雜了)

我認為科學與宗教上所謂的「信」其實是不太一樣的內涵與方式;宗教(例如基督教)強調的是對神全面且唯一的信心,只要確實信了、服了,就能獲得靈魂的拯救。

但是科學的相信正好相反,必須經過反覆不斷地懷疑、辯正,才能找出目前看起來合理的答案。每個人所提出的都是一種「學說」與「理論」而已。

簡化一點來說,宗教比較像是「演繹法」,從一個中心思想出發,演化成各式各樣能被群眾接受、聽懂的說法(因此有許多教派)。而科學則像是一種「歸納辯正法」,從所有相關的層面去蒐集資料,經過不斷地實驗、比對之後,去接近唯一真實的那個點。

宗教和科學相似之處可以這麼說︰
1.二者之間都有那唯一真實的點;一個是只要你絕對相信就存在;另一個則是事實上絕對存在,直到人們去發現它。
2.在宗教上能做到馬上相信那唯一真理,實在不是常人辦得到的(人都會懷疑),所以在宗教上追求那唯一,也是必須經過不斷的自我懷疑與信心重建。從這一點來看,它也就變得和追尋科學上的真理採用相同的方式了。


◎這位網友之後提到他自己對於聖經中的記述是不太相信的,例如耶穌復活、或是摩西過紅海。

聖經有區分舊約和新約,其中的舊約部份(差不多是在耶穌降生之前)可以算是古以色列的歷史紀錄;其中也包括了描述摩西分開紅海的「出埃及記」。

這些紀錄到底值不值得相信呢?就好比中國傳說的伏羲氏、神農氏、乃至於黃帝、炎帝,這些人是不是真的存在呢?古代的易經裡不斷提到「龍」的姿態,那到底這些紀錄是不是真的呢?

其實都很難說,凡事總是「說有容易,說無難」,你只要找到證據,就可以說某件事物一定存在;但如果你不到任何證據,你能說這件事物絕對不存在嗎?會不會只是還沒找到證據而已呢?

先不提龍這種異獸,就連貓熊也曾經在歷史紀錄中消失許久、一度以為跟龍、麒麟一樣都是神話中或是人所想像出來的異獸(歷史記載曾在武則天時代,送過貓熊給日本),一直到近代在中國四川被找到,才證實這項紀錄。

人們對於未知的事物,冠以鬼神之說,可以說是放諸四法皆準。

「摩西過紅海」只是「出埃及記」裡的其中一點異相而已,此外還有降臨埃及的「十災」。乍聽之下都很匪夷所思,但其實在部分考古學家以及科學專家的邏輯推理下,都變得不難理解。(Discovery頻道就曾經針對「出埃及記」製播一個以科學角度加以探討的專題)例如描述當年摩西率領著以色列人來到紅海邊、將海水分開而讓族人通過的記載,他們所遇見的可能是一種「風降效應」(wind set down),就是「風將離岸較近的海水吹開、露出海平面底下地勢較高的土地」。當然,這是從自然現象的角度去嘗試著解讀這些所謂的「歷史」,如果可以如此去解讀,聖經裡面有許多故事其實也沒這麼難以接受了。

至於耶穌基督的復活、甚至是提到許多有關他救人的神蹟,該怎麼解釋呢?

這麼想吧:搞不好耶穌基督就是今日我們所稱的「特異功能人士」也說不定呢?如果左頌星都能搓牌了,耶穌基督當然也可以以手救人囉;如果要認真一點從科學觀點來看,能不能假設「耶穌基督的身體細胞有益於常人的復原能力」呢?既然我們都能接受X戰警裡的金鋼狼了,那試著去想像一下聖經裡的耶穌基督有相同(甚至更強)的身體自癒能力,那復活也不是一個很難接受的可能性吧!

這就是我之前所說的︰「科學的相信與宗教的信仰所不同之處」。

宗教上的信仰,是建立在「絕對相信這是神行事的方式」;科學上的相信,則是特過各種邏輯的推理、假設與驗證而來。

因此,不管是面對科學還是宗教,我都主張「不要輕易地相信;也不要輕易地不相信。」,因為那會侷限自己看事情的角度和眼光,也會讓自己錯過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yf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