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轉載自「中華人民共和國 晉江政協網站」
作者:林樹丹

林姓源出黃帝,成湯帝胄,贈諡忠烈公比干之後。在福建,有“陳林半天下”之譽。

在晉江,林姓亦在望族、巨族之列。據新近調查統計,晉江林姓在鄉人口81368人,旅港萬餘人,旅澳500多人,渡台30000多人,華僑26000多人。


林氏之先出自黃帝。黃帝乃炎黃部落聯盟首領,生二十五子。一曰玄嚣,母螺祖。玄嚣生極,極生帝嚳,號高辛氏,繼顓頊即位于亳,率部落打敗共工氏, 其中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合稱爲“五帝”。帝嚳納四紀,次妃簡狄生契。契佐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爲司徒,掌管教化,封國於商,子姓,爲商族始祖,稱玄王。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昌若,若生曹圉,圉生冥,冥生振(王亥),振生上甲微,上甲生報乙,報乙生報丙,報丙生報丁,報丁生主壬,主壬生主癸,癸生天乙,即成湯。

國語云:“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湯名履,用伊尹爲相乃興盛,吊民伐罪,逐桀而得天位,建都亳,國號商,在位十三年而崩。湯有三子:太丁、外丙、仲壬。太丁生太甲,傳太庚、太戊、仲丁、祖乙、祖辛、祖丁、小乙、武丁、祖甲、康丁、武乙、文丁。文相生比干。 比干乃纣王之叔,官少師,忠諫而死。比干被纣王殺害時,正妃有媯氏甫孕三月,恐禍及,遂攜婢女四人避難于牧野,及期,於長林石室産一男,取名泉。周武王得天下,旌表比干忠烈,召其夫人及遺孤,因泉生於長林石室,故賜姓林名堅,拜堅爲大夫,食采清河,後移封博陵公。子孫因居博陵(今河北蠡縣一帶)而成閥閱。 堅公子孫曆周秦漢至兩晉,玉鈕金繩,枝黨繁興,忠臣孝子,文德武功,或受爵而西分,或因居而東徙,或遇世亂而北移,或因朝代更換而南渡,支派播及九州。春秋時,林放居魯,問禮于孔子。放公子孫遍布齊魯。

西晉時,放公之後裔林禮由濟南徙籍下邳。 祿公乃林禮之孫,任琅玡王府參軍,西晉永嘉初随司馬睿由下邳移鎮建業,除給事中、黃門侍郎。建興五年,佐司馬睿即位建康,匡扶晉室,旋任合浦太守。東晉太甯三年(325)詔歸,奉勒守晉安郡,遂居晉安,爲開閩林姓始祖。公披肝瀝膽,爲東晉元、明、成、康、穆五世良佐,卒後追封晉安郡王。 閩林傳世爲:開閩始祖祿公,晉安郡王;二世景公,直威将軍,南平侯;三世緩公,遠略將軍,開國侯;四世格公,郎中令;五世靖之公,雄戰将軍,建陽令;六世遂之公,南海令;七世遁民公,給事中;八世玉珍公,功曹;九世元次公,建安令;十世茂公,隋右丞,肇基莆田;十一世孝寶公,泉州刺史;十二世文濟公,洛州刺史;十三世國都公,常侍參軍;十四世玄泰公,瀛州刺史;十五世萬龐公,高平太守,十六世韜公,諫議大夫,闕下林家祖;披公,太子詹事,生九子皆官刺史,九牧林家祖;昌公,中憲大夫,遊洋林家祖。八閩林氏,除固始派外,多出自闕下、九牧、遊洋三家。

林姓郡望西河,稱西河衍派。西河即今河南浚縣、滑縣及其迤南迤北一帶。林姓族譜也載:殷少師比干公遇難時,正妃有媯氏甫孕三月,恐禍及,遂攜婢女避難於牧野長林中,及期于石室中産一男取名泉。周武王得天下,旌表比干忠烈,召其夫人及遺孤。賜姓林名堅,拜爲大夫,食采清河。後命爲三監,移封博陵公。堅公誕于淇水,地處古黃河之西,時稱西河。故吾林郡望爲“西河”,社團組織稱“西河堂”。 堂聯:西林誕育 存孤實抗回天義;河朔受封 報國常懷貫日忠。 《新百家姓》和《古今日用酬世大觀》等書均載有林氏堂號,以曆史年代爲序:西河衍派(林堅)、問禮家聲(林牧)、九龍衍派(林皋)、濟南衍派(林摯)、下邳輝澤(林穎)、九牧傳芳(林披)、露烏孝瑞(林尊)、梅鶴風标(林逋)、忠孝傳家(林悅)。

現對有關閩林的堂號注釋如下:

下邳輝澤:西晉時,禮公由濟南徙籍下邳(今江蘇睢甯縣境内),生一子名穎。穎公于晉愍帝時任黃門侍郎,生二子:長曰懋,任下邳太守;次子祿,佐晉元帝登基,後出任晉安郡守,爲“閩林始祖”。宋仁宗爲林族題譜,稱“長林派出下邳先”。故族人以“下邳輝澤”爲堂號。

九牧傳芳:閩林十六世披公,天寶十一年登第,官臨汀别駕,有德政名聞闕下,禦史李棲筠奏授太子詹事。披生九子:葦、藻、著、薦、曄、蘊、蒙、邁、尊,皆登第,均任刺史,世稱“唐九牧”。九牧派英才輩出,敕封爲天妃的林默姑、扳倒嚴世蕃的禦史林潤、民族英雄林則徐,均九牧華裔。宋代,尊公九世孫杞,生九子皆登第,俱任知州,世稱“宋九牧”。閩林披公、尊公派下,均稱‘九牧傳芳”。

露烏孝瑞:閩林十七世尊公,官戶部郎中,生三子;松、栩、。于唐貞元四年任福唐尉。聞其母病即棄官歸,孝養于家。母亡,水漿不入口者五日,率子侄築廬于墓右守制。旬日,甘露降而白烏來翔。州官上其狀,福建觀察使李若初遣官往驗,甘露再降,白烏回翔。貞元十三年,唐德宗詔賜築雙闕于墓前,予以旌表(事載《唐書•孝友傳》),故尊公之派世稱闕下林家,堂號爲“露烏孝瑞”。

梅鶴風標:閩林四世鄱公,于東晉時舉孝廉,居錢塘,子孫蕃衍于江浙。曆隋唐、五代至北宋,其苗裔林逋,字君複,隐居杭州西湖孤山,賞梅養鶴,終身不仕不娶,時人稱之爲梅妻鶴子。及卒,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和靖工詩詞,《山園小梅》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古今傳頌之名句。林逋無子,其宗支由其侄嗣承,以“梅鶴風標”爲堂號。

--
晉江林姓,除福全後垵林外,都是晉安郡王祿公的後裔。有兩大派于唐代和北宋時由莆田遷入。元明兩朝,有的從泉州遷入,也有從漳州遷入的。福全後垵林於唐宋末由河南光州固始南遷,五代時定居晉江。現分述如下:

唐代開基錦馬林:開基祖翹公,字元楚,乃唐九牧二房容州刺史、嶺南節度副使林藻之孫,生于唐文宗開成元年。乾符三年登進士第,任晉江令,有政績,吏民稱頌。緣事南巡,見馬平山川聚秀,有東牛、西龜、南台、北印四奇後,喜其形勝,于唐乾甯三年(896)肇基馬平,雅稱錦馬。 錦馬自唐乾甯立族以來,曆1200年,人文荟萃,科第蟬聯,人丁興旺,派衍閩南、廣東、台灣和東南亞,有“派分百村、傳衍二十萬人”之稱。 錦馬林傳世是:一世翹公(晉江令);二世林知(處士,且志有傳);三世林抟(長樂令)、林握;四世文英(可徽)、文邁(可);五世林偉、林儒;六世林怡、林惇;七世林勉、林勤、林勵;八世林機、林樞(處士);九世林輪(海豐丞)、林輻;十世林外(紹興進士、興化令,南宋名詩人),林慨(廣東提舉)、林猊(特奏進士)。 林外生二子:乾、坤。乾之曾孫錫圭爲英墩份祖,錫昌肇基陳江。坤生一子名晚成。晚成生二子:清、源。錦馬十五鄉皆清、源之裔。 錦馬林還傳衍晉江各地共19村。錦馬四世文邁公爲柑市林之始祖,傳衍柑市、黃塘、宮前、驷行、鋪頂、社仔六村。錦馬十六世守謙公肇基乳山,傳衍乳山、東山、科任、深滬四村。錦馬二十世居位公肇基葛州,分派大田邊。明清兩朝,又傳衍曹店、後埭頭、下洪、潘徑、型厝、坑口等村。錦馬宗祠始建于南宋,稱西祠。清康熙朝,左都督、榮祿大夫林賢擇地另建,稱昭格堂。祠内有“祖孫縣令”、“父子開府”、“四世一品”、“宮保元戎”等匾額。到昭格堂谒祖的既來自閩、粵、台三省,又來自東南亞。

五代建基福全後垵林:開基祖廷甲公,出生于河南光州固始縣,乾符五年登武第,以戰功授指揮使。中和四年(884)從王緒南下。光啓元年,擁王潮爲主帥攻泉州。閩國建立後,授骠騎兵馬司,蔔宅鳳山。子孫定居于福全後垵。曆兩宋至明初,長房宇公守祖居地,二房宙公居本邑十二都,三房宿公移居本郡桃源,四房諱公居石圳,五房媽縣居本郡後坑,六房芳公居本所山上,七房治公居本都坑園,八房寬公移居平南關内。

晉江市溝西村

北宋開基溝西林:開基祖啓迪公于北宋太平興國三年由莆田烏石徙入晉江,子孫蕃衍,人才薈萃,燈號“西江”。南宋林真子建郡馬府,榮于當代。嘉靖己丑歲,林性之登進士第,官戶部郎中。嘉靖丁未歲,性之子一新再登進士第,累官右布政。 元明以來,溝西林孫枝駿發,連續向外播遷。一是滋公移居橫坂(700多人),橫坂林又分派安海豆生圍(300多人)。二是淩峰公于明初移居港塔,傳21世,1800餘人。三是分派下伍堡(600人)。四是敦尚支派肇基湖尾。五是分派陳埭街頭林和青陽許厝林。赤塘、海尾也有溝西林的支派。

元代開基西濱林:開基祖錫昌公,字希尹,生于元至元三年(1337),壯年移居西邊鄉(雅稱西濱),生五子,後嗣熾昌。西濱四世靖惠公居宮口,靖旭、靖璧、靖淵、靖泉、靖柯居大石埕,稱大三房。西濱五世瑾公、瑜公居坊腳,瑄公居曾厝,公居西下尾,玙公居金溝,根公居後田。嗣後又傳衍祠花、對門厝、潭頭、義美、後店形成西濱林姓12角落。西濱林還播遷于晉江各地,三世德振公移居青陽西邊宅,四世靖在公移居赤塘、洋茂,靖慶公移居安海西河境,五世乾明公移居妙山。西濱人才荟萃,明清兩朝科第蟬聯,舉人、進士數十人。其中最著名的有重宴瓊林的林雲程,廣西右布政使林欲廈,兄弟尚書林欲棟、林欲楫,太常寺少卿林洪烈。林武苴官行都司佥事,以子欲棟、欲楫貴,贈一品都指揮使。武苴父林健、祖林勤,也同時受封贈,有“四代一品”之榮。

塘市東村林:塘市林建基于元代。明永樂間,樸稽公由塘市移居東村,傳二十代,現在鄉人口500人。 明初開基洋埭林。開基祖松公,字友春,號靖齋,生于元順帝至正十年,祖籍漳州東門外詩浦裏。永樂癸未歲(1403)随其岳父來泉,後轉洋埭,村民敬之,遂蔔居洋埭,雅稱龍岱。曆經60年,衍爲巨族,人口近8000人。洋埭乃知名僑鄉,華僑近2000人,旅居菲律賓和新加坡的居多,也有留學美國和澳大利亞的。

笏裏象山林:源出莆田涵頭,先輩徙居泉州東街。明永樂間景潤公偕妣與二子建居笏裏,稱頂象山。景潤公爲象山派開基祖。象山二世茂柏公生四子:世俊、世英、世偉、世傑。世俊、世英守祖居地。世偉徙居南安青山嶺樹坑頭。世傑生七子:長子逸修、次子象順、六子逸長、七子逸遠徙永和建基,稱下象山。三子逸成,四子逸三,五子逸明徙居靈水,建基曾林。

海尾林:唐九牧六房邵州刺史蘊公後裔。先輩厚敦公居泉州大淮。明世宗時,厚敦公之孫仰見遷居海尾鄉,生二子:玉 、玉誰。嗣後枝榮葉茂,子孫蕃衍。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海尾六世文進公渡台,居淡水大坪頂後湖。前年,台胞林元芳、林丕繼等組團來海尾尋根謁祖。溝西林也有一個支派移居海尾村。

瀛州奄兜林:明萬曆間由泉州移居奄兜。遠祖林閭,是一宗兩姓林李同宗主流派。解放前(1949年),宗親團聚於泉州萬壽路林李祠堂共同祭祖。 金紫湖厝林。源出珊公。珊爲唐進士,與王審知同官于閩,授金紫光祿大夫。傳至南宋,其後裔仲麟,乃名聞當代六君子之一。仲麟生五子:敬宗、度宗、慶宗、美宗、安宗。安宗之派移居晉江湖厝。湖厝林稱“金紫傳芳”。

林姓分布於晉江市85個自然村,以永和、内坑、陳埭三鎮爲最大聚居點,概述如下:

永和鎮分布于馬平、西坑、西店、下象山、下店、柯西、井上、頂前坑、巴厝、内厝、瑞安、四石柱、鹳頭、角山、石樓等15個自然村,在鄉人口19102人。

英林鎮分布于馬山、港塔、下伍堡3個自然村,在鄉人口3870人。

金井鎮分布于金井街内、坑口、坑園、湖厝、福全、後垵、溜江、石圳等8個村,在鄉人口1405人。

深滬鎮分布于乳山、東山、科任和深滬鎮内等,在鄉人口3067人。

羅山鎮分布于缺塘、塘市2個自然村,在鄉人口1018人。

青陽鎮分布于頂象山、西邊宅、溝頭和青陽新村和許厝林5個自然村,在鄉人口2065人。

陳埭鎮分布于洋埭、橫坂、海尾、奄兜、赤塘、洋茂、湖尾、四境、陳埭街頭林、溝頭和西濱十二角落等22個自然村,在鄉人口24697人。

池店鎮分布于埕頭、彌厝2個自然村,在鄉人口172人。

紫帽鎮有缺井村,在鄉人口408人。

磁竈鎮分布于妙山、新垵、湖頭、山仔4個自然村,在鄉人口1915人。

内坑鎮分布于柑市、黃塘、宮前、驷行、鋪頂、社仔、葛州、大田邊、東村、内山尾等10個自然村,在鄉人口10245人。

安海鎮分布于安海街内、東角、曹店、後垵、曾林、下洪、後埭頭等7個自然村,在鄉人口3379人。

東石鎮散居于潘徑、型厝2個自然村,在鄉人口25人。

晉江林姓,由于肇基年代有先後,支派不相同,統一編字行的少,自編字行的多,故有多種類型,這裏僅介紹九大系:

唐九牧長房洋埭林。字行是“友克資于汝、欽明存以仕,恭騰伯子複,觀君國大夫,勸我登奮進,展成振家遠,同會衍慶長。”

唐九牧二房錦馬林。自廿五世統一啓用字行是:“孟元高振起,輝光玉樹榮。時承雨露潤,日映枝葉新。喬木蟠根大,深谷猗蘭鮮。忠孝家聲遠,奕世子孫賢”。馬平片16村,柑市、葛洲片8村和後埭頭、下洪、曾林、型厝、坑口均采用統編字行。

乳山、東山和科任等村源出馬平,但自編字行爲“功大親久,贻厥孫謀。”

唐九牧六房海尾林。字行是“厚近仰玉萬,仁志文朝克,爲維元丕振,奕世昭公侯,詩書裕後仲,定立棟梁謀。”

福全後垵林。字行是:“魁宏遠業,務宜鳳春。”

溝西林,字行是:“聖德孔昭明,謙恭達孝誠,上天維默輔,萬世永昌榮。”溝西分派的下伍堡、湖尾諸村采用。


未命名.png
【skyfire推論:湖尾村位於晉江市南邊,在圍頭灣的邊上,另外「下伍堡」的地名沒有顯示在這張地圖上,但其實就在胡尾村東邊不遠處有處「下五堡車站」。這兩村也都是由溝西分枝而來,也沿用溝西林的字行續輩。從更靠海的地緣關係來看,不排除當年來台後居於雲林台西、麥寮的溝西林後代多出自此二村。】


橫坂林源出溝西、自編字行爲“國詩世受,洪恩章立,策清高直。”

港塔林也屬溝西分派,自編字行爲:“淩智秉齋弘敦甲,樸仕丕廷景萬天,有日文範功勤學,必定科名顯榮宗。”

笏裏象山林,字行是“朝廷祖宗,順理則裕,奕世興昌。修文缵武,贻恂顯孝,弘礽啓宇。”

西濱林,包括本村12角落及其分派的西邊宅、青陽新村、洋茂、妙山等。共同啓用的字行是:“維祖烈爲,光前啓後,孝友是扶,忠信笃敬,乃德秉文。”

赤塘林源出西濱,自編字行爲:“朝廷尊禮義,俊秀表光熙,和厚緻貞祥,坤耀維文章。”

瀛州奄兜林,字行是:“盛朝敦道德,奇士表鴻文,厚渡聲顯耀,賢富應揚輝。”

缺塘林,字行是:“世維克順,孝友常春;長山問禮,建康受勳;哲嗣傑出,孚望仰欽。”

晉江林姓外遷,起于北宋,繼于元明,進入清代,衍派更多,這裏僅介紹大規模播遷。

一、播遷于同安東市。錦馬六世怿公,北宋時任同安掾吏,遂定居同安東市。東市派現分布於走馬人村、店頭莊,分派安溪尾寮、南安官橋和石獅。東市派英才輩出,明有解元林 、巡按應天府監察禦史林一柱、清有中軍參将林中鳳等。

二、播遷于嘉禾塔頭。錦馬七世勵公,北宋時徙居廈門嘉禾塔頭。曆三世,起雲守祖居地,起霞後裔大章移居龍海,爲惠文山祖;起霧後裔碧籠移居角尾東山,爲龜山祖。其後,大章七世孫孟亭,徙居平和縣員嶺;碧籠後裔移居廣東惠東。塔頭派人文蔚起,明有太常卿林宗載、清有來鳳縣令林翼池、奉直大夫林潤園、解元林秀岩等。該派總人數三萬多人。

三、播遷于同安馬巷田邊,稱龍田派。龍田長房分布于古安、羅山、下沙溪,分派福州台南和台灣彰化、新竹。龍田二房移居金門列嶼,再分派文萊國、新加坡和台灣高雄。龍田派總人數近三萬人。

四、播遷于廣東惠州。錦馬十一世慨公,南宋初任廣東提舉,因家惠州石帆。新近,《長林風采》一書印證了惠州林姓源出晉江馬平。

五、播遷于南安宋園(今溪尾)。錦馬十四世濟安公于元末移居南安宋園,傳上林、美頭、古溪、内厝、梧茂、大盈、内外田頭、後深坑、落坑、前梧、樓仔、磚仔埕等村,總人數二萬餘人。

六、播遷于永春美山、麗山。柑市林始祖文邁公十一世孫同美稱居永春美山,宗支布于南幢、美中、外山美、漈溪橋、延圍、杏坑、軍兜、後溪洋、五丘等村,稱美山派。嗣後,文邁公十三世孫玄保也移居永春高麗,稱麗山派。兩派人丁興旺,英才輩出。

七、溝西林有數派外遷。移居石獅湖厝、蓮厝西崙房和湖西二房,還移居平壇大鄉。

八、西濱林有數派外遷。二世子真移居暗林;六世圭章公稱居德化;七世袍鵷公移居同安;存惠、存中、存一、存素四昆仲移居泉州後城義泉;天錫移居蚶江石壁;天直、天民移居南安溪仔尾;八世欲楫定居泉州,傳衍田中央、相公巷。嗣後又分派泉州古圳和南安福水。

九、移居台灣。(1)海尾八世文進、文簪昆仲渡台,已傳九世,前年台胞元芳率團謁祖。(2)十九都林厝恩記公渡台居台中梧棲鎮。(3)廿四都厚澤村榮昌公渡台,居南投。(4)東山村順正公渡台,居台北。(5)廿七都西邊後店粹庵公渡台,居嘉義朴子鎮。(6)福全村魯公渡台,居台北。(7)馬平村謙公渡台,居龍井蚵寮。(8)内厝村孟總公渡台,居桃園。(9)鸛頭村先輩渡台,新近台胞組團前來謁祖。(10)妙山林有標於清乾隆朝渡台,生三子:光賀、光芸、光窗,枝榮葉茂。(11)溝西村先輩渡台,居麥寮,傳衍三萬人,1993年台胞林春文組團來謁祖。

南遷的林姓先輩,在開發晉江時,勤奮開拓,艱苦卓絕,湧現出許多傑出人物。載于《晉江縣志》的有:父子進士林性之、一新,林欲棟、期昌;兄弟進士林欲棟、欲楫。在官宦稱名的有兄弟尚書、父子開府、四世一品,有布政使,還有奉詔入閣的輔臣。據“縣志”載:唐末以來晉江林姓有進士83人,特奏進士29人,舉人百餘人。正如宋仁宗御題:“古今無數子孫賢”。

(附言:本文容量大,需全面調查方能成稿。由於多次催稿,只好在調查表未全部返回時彙稿,遺漏之處在所難免,請晉江各村林姓宗親加以補充,有筆誤的地方也請指正。本文彙稿前,承蒙連璧、水源、樹福、漢族、榮藝、久等諸宗彥提供相關數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yf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