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蘋果日報-20050325 徐總建議 鯨往高市發展
【謝岱穎╱台北報導】

新球季才剛開始,中信鯨總教練徐生明就已經有點吃不消了,雖然他還不清楚鯨隊在所有13個球場中排了9個當主場,卻也說:「光看前幾周的賽程就頭大了。」

徐總強調:「我曾建議球團將主場移師高雄立德棒球場,高雄市沒人經營,實在有點可惜。」

專心經營 看好票房

為什麼選立德?徐生明分析:「那裡有些習慣看球的老球迷,只要有球賽、專心經營,就有人看,職棒初期在立德比賽的熱度一直很不錯。且那一帶交通方便,周邊像是愛河的景點規劃得很好,如果碰到象、牛,或是同樣經營高雄的熊隊,相信會有一定的票房。」

前陣子熱身賽到過立德,徐總覺得這個球場改善不少,「我相信稍微花點錢就可以整理得不錯,而且,這個球場場租低,如果能做為主場,相信會比跟兄弟、誠泰爭北部市場來得有利。」

9個主場 難聚人氣

鯨隊過去經營嘉義主場不利,去年平均觀眾人數墊底,今年搬回北部,卻還是安排了9個主場,徐生明說:「球隊現在需要的不是場場爆滿,每場平均有3000人左右就可以了,好好經營1個容易聚集人氣的球場不是比較好嗎?」
**************************************************************************
以上是一則20050325蘋果日報上的新聞,很高興終於有球團的人(而且還是說話擲地有聲、夠份量的徐總)將這個發展可能性給點出來。

一直以來我就覺得鯨隊實在不該採取全國主場的策略;球迷當然可以全國性地培養,但是球團如果能夠尋求一個定點、重點式、強調特色地去經營,絕對會比打游擊式地讓球隊在全國移動,來得好得多。選定一個地點擔任主場,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避免球員都將時間花在兩地奔波上,這一點在今年(2005)鯨隊的三連戰是十分明顯的,甚至還有三連戰都在不同的城市,假如加上補賽、一週四場結果都在不同的地點,光是搭車都頭暈腦漲了,又怎麼能要求球員的腳步不麻花呢?

徐總說的,也都是我想說的觀點,所以直接引這一篇報導上來。

其實中信鯨當年也選擇了嘉義棒球場來當主場地,但是成效不彰;而之所以失敗,是由許多外在環境因素交互影響造成的。

例如:

1、當時職棒正值低迷景氣,就連人氣球隊的球迷進場意願都不高,更何況是人氣長久未見提昇的中信鯨。

2、中信選擇的主場嘉義,當年同時也是那魯灣聯盟嘉南勇士隊的主場,當時那魯灣在嘉南地區一開始的行銷手法,常常採用免費的贈票策略,以至於當地球迷都已經習慣拿贈票入場,影響購票意願。

3、嘉義地區本來就不是一個大都會區,而當年中信選擇嘉義當主場,主要是因為總教練李來發想要回饋故鄉的緣故,在那個職棒慘澹經營的年代還捨棄了其他更多人口的都會區來經營,其結果當然是失敗的。

4、除了大環境因素,『只在嘴上喊在地、流於形式』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興農的許多政策雖然也是不斷受到批評,但是他們從一開始就定位自己在『大台中地區的球隊』,也時常安排到台中地區的學校做交流、指導,這樣地在地耕耘已經數年。再加上明星球員的塑造才有現在興農的高人氣,中信在這方面是明顯地不足。

因此,我認為職棒球團實在不該採取所謂『全國主場』的策略;球迷當然可以全國性地培養,但是球團如果能夠尋求一個定點、重點式、強調特色地去經營,絕對會比打游擊式地讓球隊在全國移動,來得好上許多。

以徐總的談話為基礎我們來看看高雄市的經營可能性:高雄市是港都,一向標榜自己是『海洋城市』,這不就和鯨魚的識別標誌不謀而合?位於高雄市中心的立德位置比起稍微偏遠的澄清湖,會更容易匯聚看球的人潮,加上近幾年來高雄市的民生休憩建設沿著愛河河畔,實在是有很明顯的進步與發展,若讓『看中信鯨打球』結合『高雄市的文化休閒之旅』,實在也是魚水相幫之舉。

唯一令人印象較深的缺點就是球場老舊、場地不佳,但這是花錢可以解決的問題,與其三支球隊擠在北部號稱都是以台北為主場(事實上還不是全國跑透透...)倒不如開發一下台灣第二大都會區;而我相信高高屏地區,絕對可以容納兩支職棒隊的發展和競爭。

即使發展主場地,但是全國各地的球迷也還是可以繼續支持中信鯨,只要願意的話。(反正現在球迷人數在全國主場的經營模式下,好像也沒太多起色.....)專心高雄市來開發球迷,或許反而會有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的成果也說不定,鯨隊未來的發展,我認為徐總這次的建議會是很關鍵的重點。

其實全國其他縣市也有類似的球場與經營可能性,例如設備、環境都很不錯的宜蘭羅東棒球場,但是這個球場有個和嘉義球場類似的劣勢,那就是當地人口數量問題。許久來此舉辦個三連戰,或許沒問題,但若真的要像Lanew一樣排定50場主場(其實那才叫真正的主場經營)結果恐怕不太樂觀。

以前因為工作上的緣故,我曾經接觸過一些有關『台灣行政區重新規劃』的構想。以台灣的大小、政府組織架構來看,搞什麼院轄市、23個縣市實在是太龐雜了,疊床架屋。

全台灣基本上可以歸納為六個行政區塊來統籌建設:

北、基、宜
桃、竹、苗
中、彰、投
雲、嘉、南
高、高、屏
花、東

這樣的劃分是很粗略的,當然還必須考量人口、交通、資源整合...很多很多的因素來進行更細緻的微調。但是以目前職棒六隊來看,剛剛好,就是六個區塊。而這六個區塊可以發展屬於自己的特色,如:桃竹苗是科技航空城、雲嘉南是魚米之鄉文化古都、高高屏則是海洋城市...等等。

不過問題馬上出現了。如果依照這樣的劃分方式而沒有更細緻的調整,就會面臨『人口過少、行政區拉長、居民不易集中』的問題-例如花東-而職棒球隊根本無法在這樣的行政區作結合。

這樣的行政區規劃構想在『牽涉太多』的情形下目前是暫時中止的狀態,但是我覺得以台灣地區的人口聚集度來看,要分布6隊,甚至是7隊都應該沒有問題。

台北都會區-->1~2
桃竹地區-->1
台中都會區-->1
嘉南-->1
高雄都會區-->1~2

至於花東地區呢?氣候宜人、風景秀麗,實在可以效法美國佛羅里達州、亞利桑那州,建設『春訓棒球營地』;職棒球隊在每年開打前的春訓,都可以移師到花東舉辦,配合美麗的山水、當地特殊的棒球文化,絕對是吸引球迷前往的一大賣點。人口少,有人口少的經營方式。

中華職棒的發展可能跟外國的職棒發展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常看到有人主張『屬地主義做不起來』、『台灣太小了』之類的聲音。但是這實在和土地面積、交通距離沒什麼關係,重點應該是『消費人口』以及『經營成本的收支』這兩方面。

先不提『在地人支持在地球隊』這種最完美的情形。

集中全力發展一個區域、先求立足點再求發展,我想本來就該是天經地義的,我實在想不透,為啥會有『人氣不足、母企業也並非大力挹注』的球團想全國跑透透?這樣不是很麻煩嗎?或許省下了認養、維護球場的費用,但是人氣始終無法凝聚、球隊始終沒有特色、商品沒人購買、行銷處處碰壁,接著帶來的就是母企業縮小挹注、球員開始憂心後路無期...

直到目前La New球團的崛起,方稱得上是活生生、最明顯的例子。

不到兩年,願意進入澄清湖支持La New熊的高雄人,是呈數倍的倍數在成長的。La New董事長劉保佑只用了不到兩年,就做到了中信鯨可能八年來都辦不到的事情,這一來一往,相差又何只數里計?

屬地主義不是要侷限在一個球場,而是要『立足這個球場』。

『沒說台北人不能支持La New,相反的,歡迎所有人支持La New;但是高雄人你忍心不支持La New嗎?』 ..................這就是重點所在。

La New的主場確立,讓他們最起碼抓住了球迷基本盤,而劉董這樣的做法,直到現在,都還看不到有任何人持反對的態度。La New的鞋子還是賣遍全台灣、甚至越賣越多;La New怎麼做、而中信鯨等其他球團怎麼做,我想我們大家都看在眼裡。

很抱歉我一直提到La New,只不過我本人並不是La New迷。以前我也曾在台大Ptt BBS站的各大棒球版想要和大家討論台灣職棒的屬地發展,但是往往就被文章淹沒了,或者是人家只要丟一句『台灣做不起來啦!』『台灣太小了啦』整個討論就這樣不了了之結束,直到La New真的作了,目前來看也是成功的,大家才開始用正面的角度去看台灣職業球團發展屬地主場這件事情。

我是台北人,一向支持職棒應該發展屬地主義。因為我期望以後會有那麼一天,不管我身在世界哪個角落,碰到喜歡棒球的人,我都可以很興奮的跟他們介紹:『我來自台北,我們台北的球隊是XX隊喔!』

很可惜,我看了16年的台灣職棒,直到去年,才出現了La New球團,而且他們遠在高雄...

中信鯨其實很有發展空間的一支球隊。球員有型、有實力,『鯨魚和海洋都市』,是完全match的,配合高雄市近年來有目共睹的城市規劃、以及將來捷運完成之後的交通網絡;如果中信鯨真的能夠乘著這波潮流積極推動規劃,相信高高屏地區會在短短幾年之內,化身為全台灣最幸福的棒球天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yf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