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其實早已忘記是在金庸的哪一部小說中看到這兩句話的了,可是卻一直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中,以之印證自己這幾年來的心境與遭遇,可以說是感觸良多。

古人對這兩句話是這麼解釋的:『愛戀俱深的佳偶愛侶,卻似乎總是遭到鬼神的嫉妒,最後感情總是落得不壽而終的下場;反而不如凡夫俗子、或許鎮日打鬧拌嘴,卻終究可以白頭偕老。』所以古代文士用這兩句話來告誡自己:『情不可極,剛則易折』。當年乍聽之下,我是嗤之以鼻的,總認為這不過是古代庸儒好發之謬論,發此言者甚或未曾經歷男女之愛、又或者是保守迂腐,『男女交往當傾心相待,又豈能拿這兩句話當作藉口,裹足不前呢?』誰料多年之後,自己卻對這兩句話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才明白當年寫下這兩句話的人之用心良苦。

全心地去喜愛一個人,其實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開始不斷地『自苦自愁』了;為何她今日無消無息?苦!她是否與他人有約?苦!她八成不知我正在想她念她...苦!一旦得知自己不過是自作多情,卻又無法自拔,更苦!鎮日只盼得她回眸一顰、垂青一語,便即樂得手舞足蹈。樂數倍,苦亦數倍,這個樣子的傾心相對,的確『不壽』:不只感情不壽,只怕連自己少時都將不壽。

其實這兩句話很簡單:爬得越高,摔得越痛、期待越大,失望就越大。而跟隨著極大失望而來的,往往就是極大的傷心,傷心復自憐,自憐則形槁,形槁近不壽;可是等到自己體會到這種感覺時,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是以古人有感:『用情太深終究不長久,愛得太多最後總落空』;佛家有偈語:『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也是在呼籲世人莫陷於此,只是佛家斷得更乾脆、方法更偏激了一點:『不愛,就不憂愁也不害怕了。』

事實上,不管是『情淺則壽』,還是『離於愛者』,兩者我都是『知道而做不到』的;我還是跟當年一樣認為,喜愛一個人是沒有辦法去度量、去平衡的,身而為人,就一定有好惡:善者好之,憎者惡之,而我從來就是一個很難掩飾內心好惡的人,雖說『對人之好惡取決於他人之行事作為』,但是有時候也是會很沒來由的去喜歡或是討厭一個人,這是很難用言語去說明、或是用邏輯去思考的,而碰到這種時候,我的直覺往往比我的思考還要來得可靠許多。

所以即使同樣是出自金庸寫的小說,我對這段話印象更深刻:『...大丈夫要哭便哭,要笑便笑。令狐沖苦戀岳靈珊,天下知聞。她棄我有若鄙屣,我若不傷心,反倒是矯情作假了。』令狐沖可以說是『情深不壽,強極則辱』的最佳代言人,但是『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的個性,比起勉強自己一定得遵守『情深不壽,強極則辱』這般極其壓抑的告誡,實在要來得痛快多了。

可是大家要曉得,若不是令狐沖身為主角的緣故,以他的傷心程度和遭遇,只怕早就死在思過崖上了,即使僥倖入了江湖,大概也死了十遍八遍不止。不過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際遇也不同;有彼此一往情深而終成神仙眷屬者,也有柴米油鹽平凡相攜共度者,也有狂烈摯愛而終結連理者,深情相許而幸福美滿者其實所在多有,實在是不可蔽之以片言。個人有個人的造化,每對有每對的緣法;若此,則最後壽或不壽,也就不是自己所能強求的了。

我自己都放不開、捨不下一段情感,當然也就沒資格對大家說什麼『記得要放下,放下就快樂』的冠冕堂皇之語。在『情深不壽,強極則辱』後面還接著兩句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君子以玉為師,旨在以玉之溫潤提醒自己『情不可極,剛則易折』的道理。只不過古語有今解、舊事有新說,也不需要完全將這些話當成追求愛情上的絕對標準,可以就當成一種人生哲學、一種值得參考的目標,至少將來如果自己困於情逝、苦於情傷而無法自拔之際,或許能及時想起這幾句話來救救自己,那也未可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kyfire 的頭像
    skyfire

    無不痴 有所思

    skyf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