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密碼』
前幾天才看到博客來的廣告在介紹它,很巧,昨天又被我在Yahoo!奇摩上看到這本書的新聞報導;原本更早之前就打算要去買這一本書,但是台北的連續四天大雨,讓我實在提不起勁。
不過在稍微了解了劇情的大概內容之後,我忽然有種衝動想要看看完整的內容,下班之後就去逛書店(結果今天沒下雨了!?神蹟!?)
只是在三重繞了三家書局,都得到老闆一致地回答:『賣完了,這本書很暢銷喔。』(搞什麼!這裡可是文化的沙漠、流氓的天堂、台北的布魯克林區:三重市耶!)
一直找到何嘉仁書局,才在『熱門好書』的展示架上,買到最後一本。
真有這麼好看嗎?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 我決定用我的習慣來跟這本書對決。(一口氣看完、中間不停頓。)
我不喜歡分段看書,那會有種『事情懸宕在那邊無法明朗』的感覺,讓我整天無法專心、心裡面會覺得彆扭。
所以,昨天買回家之後,我從晚上11點開始看,一直看到凌晨三點。
500頁而已,但我卻花了點時間,
原因是我一邊看書、一邊上網找書裡面的名畫來對照。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今天一早上班遲到了。
有鑒於或許有人想要親自看看這本書,所以我盡量不描述裡面的情節
不過老實講,這本書的情節編排還滿老套的
還沒到結尾的章節,我就已經都可以猜出大概的結果,
Ex.誰是叛徒、誰是主謀...etc.
或許,『劇情』本來就不是這本書最重要的地方吧。
書裡面提到了幾幅重要的達文西名畫,
我建議大家有空的話,先找以下幾幅來看看。
1.蒙娜麗莎的微笑
2.岩窟聖母
3.維特魯威人
4.最後的晚餐
這幾幅圖畫隨著書中劇情的進行,都會有很多令人驚異的新發現,
最起碼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全新的觀點啟發;
而這種觀點,事實上卻是某個學派(錫安會)長久以來在討論的,
也就是說,有許多的古書、典籍都支持這樣的論點與可能性。
若真是如此,基督教會的整體架構就面臨了極大的危機。
耶穌基督的『神之子』身分將會受到嚴苛的質疑;
最令人驚訝的或許不是這些典故的運用與新解,
反而會是這些論述的『長期存在』與『真實可信』,
讓人們開始思索反面的可能性,憑靠的不是想像、揣測,而是『歷史』
我本來就不是個基督徒(這邊的基督徒,指的是一般概念下的)
所以,我受到的震撼或許沒那麼大,
反而有一種發現新大陸般地驚喜;
就接受度來看,也絕對比身為基督徒的人來得高。
或許信仰本身就是一種『堅定不移、不疑不慮』的生活態度,
與『堅信不移』的人討論信仰本身的真偽、企圖,
無疑就是一種根本不會有結論的愚蠢行為。
看完這本書之後,如果問我:『會不會更想要去與基督徒辯論』?
我的答案是:『不會。』
對以往總喜歡挑戰他人信仰的我來說,這是一個滿弔詭的結果。
『如果有令人堅信不移的信仰,而這個信仰又是鼓勵向善,那麼,即使這個信仰本身一開始是有政治目的、或是所有的文獻都是一場騙局,似乎也沒有什麼關係。』
宗教 和 事實 並不能完全畫上等號。
或許宗教的起源多少都根源於某些事實,
但是經過口述、流傳、有心人士的更動、增刪、運用、操作,
真正的事實可能早已淹沒在歷史當中,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經過整理、闡述過的慰藉力量。
我想,我不該、不能、也不會去打破任何信仰;
所謂『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重新審視台灣幾宗有名的宗教詐騙案,我的心證開始有些轉變。
正統的理論,不見得就是真實;異端的學說,卻可能闡述真理。
想要駁倒虛偽正統理論的異端,看似正義凜然、理由充分;
而懼怕異端突起,極力捍衛道統的正派,則可能行事污穢,
最後才發現,
『善、惡』的判斷並不是取決於正統或異端、真實或虛偽,端看『人的作為』。
一個信仰堅定、自我苦修但是執行殺人任務的殺手;
一個為了追求真相、不惜殺人達成目的的真相研究者...
善、惡之間的分際,往往是很難下斷言的。
(這本書在2006年改編成了電影,由湯姆漢克斯扮演主角羅柏蘭登教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