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代表隊剛剛輸給許多台灣球迷看不起、其他球隊都樂勝的義大利隊。
很遺憾我一語成讖,但是並不意外。
義大利本來就不弱,賽前認定台灣鐵定樂勝義大利,這全是不了解棒球的媒體、政府炒作出來的結果。
當日本隊提前在七局解決義大利的同時,我們被義大利5:4擊敗,
夢碎雅典,幾乎無緣四強,
我不知道各位狂熱的球迷們,清醒一點沒有?
我認為一個國家的『棒球實力』,
並不是只維繫在24個人的國家代表隊身上,
甚至不是只存在以棒球為業的職棒選手身上,
應該是一種全民的、各層次的參與棒球、了解棒球、接觸棒球,
所培養出來的一股厚實力量。
政府大力宣傳著所謂的『全民瘋棒球』,
但是我不知道奮力敲打著加油棒的人們(不管你的目的是什麼)
有多少人自己親自投過球、揮過棒?
當球迷在怪罪捕手的暗號被對手看光、要求捕手應該原地晃動的同時
又有多少人嚐過連蹲九局、膝蓋快要脫離的那種痛苦?
我當然也曉得職業球員的專業就是打球,
是不應該和『休閒棒球』相提並論的;
但是我這個問題的重點在於:
『有多少人真的打過棒球、甚至是以打棒球為休閒活動?』
你打過棒球嗎?
如果你沒有親自投球,
就無從體會各種變化球對手臂的負荷有多大;
如果你沒有親自揮棒,
就無法想像130km的『慢』球事實上只有多少時間可以反應;
如果你沒有親自守備,
就無法體驗用手套去接球需要多大的專注力與精準判斷力。
我在2004年八月份的職棒雜誌裡面,
看到雜誌針對這次奧運會八支隊伍所做的『棒球人口』統計數據。
(雜誌中所謂的棒球人口應該是指『有成立隊伍的社團、球隊』來計算)
或許數據的取樣及精確度尚待質疑,
但是非常令我意外的,全台灣的棒球人口,只有區區『一萬兩千人』;
在八個國家當中,排名只贏過希臘。
12000人,代表的是什麼?
代表的是事實上只有極小眾極小眾的人在實際參與這項活動!
去職棒場上看球、敲著拉拉棒、盯著電視上的象牛大戰...
這些是棒球嗎?
你只是在『看人家打棒球』而已,並不是在『打棒球』,
沒有任何一項運動是不需要參與,就可以發展、興盛的。
若是以這種標準來看的話;棒球根本稱不上是國球,
我們的國球應該是籃球、是羽毛球、是撞球,甚至很可能是躲避球。
但是,就絕對不會是棒球。
在畸形的發展模式下,台灣的棒球可以拿下不少次的國際賽佳績,
其實已經是一種『台灣奇蹟』了。
土法煉鋼的訓練、不注重運動傷害的防護、操死人不償命的投手調度...
我其實很慶幸還有這麼多能打球的人留在場上,
即使他們的實力和真正的棒球強國有段差距,
但也已經足以讓從沒打過棒球的『大部分』台灣人覺得驚豔與讚嘆了。
不過,也不需要妄自菲薄、懷憂喪志。
我們的棒球環境是有在轉變的,雖然很慢;
但是整體來說,是絕對可以期待的。
換個角度去想
我們只從12000人的棒球人口中挑出代表隊
就已經可以參加奧運的比賽,
如果全台灣有120萬人會打棒球,那會是什麼樣的競爭與實力?
每次國際賽,大家都很擔心旅美旅日的選手回不來。
從某一方面來看,是因為旅外的都比較厲害,所以要他們回來;
但是從反面來看,是因為在台灣沒有前途,所以大家都要旅外。
沒有穩定的棒球環境,以打球為業不安穩;
沒有二軍制度,打球沒有競爭力、也沒有養傷處;
沒有健全的球團制度,老闆隨時都可能要你走路;
沒有安全的打球環境,黑道兄弟會一邊開槍、一邊下注...
凡此種種,換成你我當然也都要旅外,
誰想留在台灣,當個
『手臂被球隊操斷、球團隨時要你滾蛋、黑道對你罵幹』的半殘球員?
唉,我從高中罵到現在,棒球的環境還是沒有改善。
球迷是回來了,但是對於棒球的認識和關心,還是遠在九霄雲外...
別說台灣地窄人稠、沒地方打棒球。
寬闊的輔大操場,每次都只有我和阿德兩個人在投球。
大操場如果沒有開放,
移到籃球場旁的柏油路上我們照樣熱血狂投。
台灣的棒球當然不可能掌握在我們兩個『末期青年』手上,
但是,你們試過了嗎?
一群人擠在籃球場、幻想著自己可以灌籃、可以拉竿;
怎麼不來試試看,真的在草皮上飛撲接球的快感、揮棒打擊的實在?
去買個手套吧,
就從這個週末開始,我們來打棒球。
你得先學會打棒球,才能教孩子打球;
我們的孩子都會打棒球,棒球才有機會變成國球;
也得先打過棒球,我們才知道為什麼場上的選手值得替他們加油。
- Aug 20 Fri 2004 09:01
夢是碎了,還是醒了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