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俠之古道」,指的是相對於明清之際俠客世俗化之前較古的俠客道德追求,主要是先秦以至唐一段的俠客之道。它主要由儒、墨、道、佛等幾家思想雜糅,依俠客意識,取其所屬,自成一派,包含著「仁者無敵,勇者無懼」的自信,「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的志氣,「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的曠達以及「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襟懷。如果說《三俠五義》中還有幾人有古俠風範的話,北俠歐陽春無疑是其中之表率。歐陽春的表現,無一處不閃耀著古俠的光彩。孔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臨難毋苟免,臨財毋苟得」,「四海之內皆兄弟」。古之俠客欣賞其曠達、剛健的精神,將其納入古俠之道當中,並身體力行之。
- Apr 08 Wed 2015 10:37
「俠之古道」的信奉者—歐陽春
- Apr 01 Wed 2015 09:32
生活常用「效應、理論、法則」蒐羅
1、蝴蝶效應: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Mar 17 Mon 2014 01:16
理念乎?勝利乎?
從馮光遠的網頁上看見一句話:「我們不能為了贏得選舉,卻輸了價值」。
對照著民進黨內為了是否整合無黨籍參選人柯文哲,而引起的內部眾說紛紜,其實也正反映出自2008年之後,台灣的主流在野黨人士對於未來的想像,正處於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拉鋸。
- Feb 22 Sat 2014 17:43
學到了知識,卻沒學到才能
最近台灣的教育界因為教育部長推動的「課綱微調」事件惹得一時喧騰,大多數人都著眼於「歷史解讀角度的改變」,而這當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政治人物一但掌握權力、或者是為了達到一些特定的目的而掌握歷史的詮釋權,這樣的情況尤其在華人世界的政權之中屢見不鮮,正所謂「歷史都是勝利者所撰寫的」,鮮活的事件目前也正在我們的生活中上演:小島的總統為了向大國示好、換得與大國領導見面的機會,便將國民教育底下有關歷史解讀的角度與觀點通通做了點調整,順便傳達給小島百姓與莘莘學子們一個重要的概念:「那個大國是我們的。」即使現狀根本相反,「但我們的憲法說是、所以歷史也得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