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這篇文章出現,或許還真多虧了現任體委會的主委戴遐齡,一切全因她在「民視異言堂-三振過後」的訪談中,那些完全搞不清楚實際狀況、極盡官僚之能事的談話,讓我積鬱很久的悶氣終於爆炸開來。
不對,應該多虧了名球評曾文誠才是;在一個停滯腐敗的體系中,阿諛的人多、直諫的人少;假會的人多、真懂的人少,一旦有心去流動那一灘死水,多數的人絕對瞻前顧後,因為死水很臭的,一不小心被濺上了,那可真是划不來。曾公今日能率先以一句「放屁」直言,吾人又豈能毫無響應呢?
【民視異言堂︰三振過後-1/2】
(觀賞重點︰自本段8分13秒起)
【民視異言堂︰三振過後-2/2】
過去,我曾經在部落格上把棒球系列的文章獨立出來,那代表著我對棒球這項運動的喜愛與重視,更代表我對台灣棒球發展的期待。無奈,隨著棒球主事者的麻木和守舊,我這個老在高聲疾呼、發射嘴砲的球迷也實在是累了。「嘴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引起大家的注意與回應;但當身居其位的高官、老闆們充耳不聞,彷彿人人都練就一身金剛不壞之身與老僧入定神功時,轟隆隆的聲音也只好沉默下來。我曾經真的以為我再也不會想要幹譙他們了...
還真得歸功於戴主委遐齡大人的「精屁見解」,真的,我又不禁熊熊燃燒了起來!
剛落幕的2009年三月「世界棒球經典大賽」,台灣代表隊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參與兩場預賽後,迅速地成了「世界第一」:全世界第一支在本屆世界棒球經典賽中確定淘汰的球隊(其他區域預賽稍晚開打)。由於本次世界棒球經典賽的賽制,在每個階段拿下兩敗的球隊便淘汰出局;當台灣連戰連敗給南韓、中國之後,社會輿論以一種「不可置信」的氣氛蔓延開來:「兩戰便淘汰?竟然輸中國?」。當國球成了國糗,那還得了?「劉揆震怒」、「總統遺憾」,這下子體委會的檢討報告寫不完囉!
好不容易花了個把禮拜時間,體委會終於定了調:「本屆世界棒球經典賽戰事失利,全是因為球員徵召不順以及國內職棒球團不願配合所致;球員並非職棒球團的資產,而是國家培養的,所有球員應光榮且義不容辭地接受任何徵召。」如此的定調言論在接下來的相關新聞報導(包括前述連結「民視異言堂-三振過後」等類型節目)與報章雜誌上,成了對外口徑一致的官方說法。
放屁。
就讓我引用名球評曾文誠先生在接受民視異言堂訪問、緊接於戴主委遐齡大人相關談話之後,那最直接、最真實也最中肯的評語:
放屁。
當戴主委將敗戰原因歸咎為國內職棒球團將球員視為資產而不願意完全配合徵召時,不知戴大主委敢不敢在媒體上公開指責美國職棒洋基隊不讓王建民參加本屆世界棒球經典賽、MLB球團將球員視為資產是一種錯誤?當戴主委大言不慚地認為全國棒球選手都是由國家、學校栽培出來的,卻顯然不知基層的少棒球隊從過去的全國800多隊到今日的只剩下300多隊、台北市更是只剩三隊的窘境。
著實令人頓悟:原來這就是戴主委所謂「多年來國家的栽培」,那可真是天恩浩盪啊!
所有的基層棒球隊幾乎都必須依靠各學校「家長會」的支持,否則是無法持續運作的。台灣東部號稱是「棒球原鄉」,但在資源貧乏、人口稀少的台灣後山,一個學校的家長們要撐起一個棒球隊的開銷,可能比任何一間位於都市的學校要難上好幾倍。各校所能獲得來自政府機關的體育經費補助有限,實際上能分到棒球對上做實際應用的就更少;偏偏棒球是一個需要經費來發展的運動:球員打球需要裝備、需要大量的球、需要棒球場地、需要訓練器材、需要籌措外出比賽經費…等,在經濟條件本就較差的原鄉地區,多可見的是球隊捉襟見肘、入不敷出的經營窘境。就像曾文誠先生舉的例子:教練夫人自掏腰包到球場旁為孩子們煮大鍋飯吃、還得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起居與學校課業。列為消耗品的球是補了又補、破了再補地珍惜使用著。國家連基本的「不虞匱乏」都做不到,每年小編那麼點預算(頂多稱為「不無小補」),便夸言「所有的球員都是由國家與學校培養出來的」,此等無視現狀、毫無頭緒卻又大言不慚的態勢,以「放屁」論之實在是當之無愧!
早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期間,當媒體以「意外」來形容國家代表隊輸給義大利隊時,我便寫過「夢是碎了,還是醒了」這篇文章來反應兩件事情:
第一:一個國家的棒球實力強弱本就不是寄託於少數人的身上、必須寄託於全國人民之上。
第二:媒體反應了大多數國人的認知,認為台灣棒球實力堅強、義大利則是手到擒來的弱雞;殊不知台灣的棒球始終處於「吃老本」的狀態,以往靠小選手在國際賽打出了傲人佳績,卻在成棒階段之後便因缺乏競爭與磨練而遠遠落後、漸行漸遠;反觀義大利事實上卻有比台灣更多的球員在美國的小聯盟體系中力爭上游。媒體反映了國人錯誤且自大的認知,始終沉浸在過去的榮光而無法正視現實。
關於第一點,終於在這次兵敗世界棒球經典賽之後,政府產生了實際的作為,最起碼,朝對的方向開始運作了。首先是確立「棒球運動的發展在國內必須呈現金字塔狀的層級分布」,過去台灣的棒球發展呈現的是「台北101式的模式」:由下往上打,始終是那一群人,沒有更多的刺激與競爭;只有代表「塔尖」的職棒能帶來不錯的收入,偏偏塔尖脆弱、沒有保障。(我國職棒草創了二十年仍在某些因素下原地踏步,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為了建構金字塔般的人才來源與競爭機制,必須計畫性且有效地增加基層球隊數目,政府的預算編列必須突破現有體制的錯誤,以足夠的預算確實到位,方能完成這個目標;而當國內職棒球團因保守心態與中小企業模式運作而無法維持塔尖競爭時,各縣市層級政府以成立縣市球隊方式,增加球員們的工作選擇以及生活保障,並有效彌補學校棒球與職業棒球間的落差環節,更是必要之舉。此外,「將國際比賽分級」一方面可將代表國家出賽的機會讓予年輕選手、使之磨練,而且也可讓各級選手在適當的休息之下、以健康的身體參與適當強度的比賽,而不致操勞成傷。當然,這樣的分級與選手挑選必須秉持專業判斷,切不能輕易為政客或官員之政績利益而任意改之。
至於第二點,其實是普便存在於全國人民心中、甚至連棒球圈中也不例外。在這次世界棒球經典賽代表隊成軍後、出發前,不論是媒體、甚或是教練團,都將「該不該在第一輪對上韓國時先輸球」當成討論的主題;而從這樣的主題存在,就恰好可以看出台灣棒球的向下沉淪、以及實力上的明顯缺乏。我國是全亞洲第三、也是全世界第六個發展職棒組織的國家,發展到了現在恰好第二十年;按理說,能成立職棒聯盟的國家,其棒球風氣不但必須盛行,更勢必帶動國內棒球實力的進步。二十年前,台灣棒球界的目標是「打敗日本」;十年前,我們成了與韓國競爭亞洲第二的「世仇」;今日,我們的國際賽目標竟成了「不能再輸給中國」。根據所謂的世界棒球排名,台灣即使在世界棒球經典賽後仍因過去三級棒球的成績輝煌而名列世界第五;但試問,每況愈下的目標演進,台灣棒球實力真的還能自欺欺人嗎?你真的相信我們有世界第五的棒球環境與實力嗎?而當我們以「吃過去的老本」為榮時,還認為巴拿馬、義大利、墨西哥、加拿大、澳洲、荷蘭...這些有許多好手已在MLB小聯盟奮戰許久的國家代表隊是「應該被我們樂勝的弱隊」,豈不是無異於以管窺豹、坐井觀天?或許大家都忘了,台灣的棒球代表隊連俄羅斯都輸過了,還差點寫下「第一支輸給蒙古代表隊」的可怕紀錄咧!
倘若輸給蒙古能讓所有人正視台灣棒球的發展問題、並進而以有效實際的方法開始進行改革,即便是真的輸給了蒙古,那我也覺得值。「球是圓的」,棒球場上勝敗本難預料;一場或兩場的勝敗並不是台灣棒球在如今面對世界進步時所應斤斤計較之事。台灣棒球需要的是改革,而改革要看的是最後的成功。
在這屆世界棒球經典賽中,日本與韓國從區域預賽到總冠軍賽,整整遭遇了五次;日本與韓國之間以彼此互有勝負、堂堂正正之姿打了五場精采絕倫的經典賽事呈現在全世界棒球迷的眼前。
「該閃過哪一隊?」這根本不是問題,當然毋需討論︰最後拿下第二屆世界棒球經典賽冠軍的日本隊用行動證明這件事情。在賽前討論「該輸該贏」的策略,是對這項運動的侮辱,也是實力不足的象徵。真正的強者是不考慮這種「賽制策略」的,如果實力不夠,即使靠著討賽制便宜而晉級,也難逃與強者在第二輪、第三輪的交手,逃避的弱者終將敗下陣來。
沒有承認自己失敗與正視缺點的勇氣,那永遠也不可能真正變強;這同樣也是應該普及全國的觀念。若台灣棒球真的標榜且自傲於過去勝利所帶來延續的榮光,又怎會將競爭目標下放到「避免被過去的手下敗將再度擊敗」的程度?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是目前在國家行政架構中,負責體育方面事務的行政龍頭,攸關體育政策的落實與發展方向的引導。然而當身為體委會的主任委員連問題的關鍵都搞不清楚、以官樣文章文飾機關的失職、以官僚態度應付人民的期待,我們如何能期待如此顢頇的單位、如此迂腐的長官帶來對國家、對棒球界有利的政策?更遑論信任任何徹底改革的承諾。
主委的屁話言猶在耳,真教人不擔憂也難...
- Mar 30 Mon 2009 05:33
主委的屁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