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是個十分標準的電視兒童,不管螢幕上面演的是什麼,我幾乎從小就是來者不拒;這樣的習慣在往後也連帶地反映在我對電影的選擇上,即使是再胡鬧不過的十五年前港式賀歲嘻鬧片,只要出現在電影台的頻道上,我還是會抱著一點點懷舊和欣賞的角度『再看一遍』,而且看完。只不過,不曉得是我終於長大了,還是臺灣的電視戲劇把路走窄了,這一兩年來我實在提不起勁去看臺灣製作的戲劇節目,不管是三粒台那種專演『腦殘黑社會耍狠斜視自以為帥氣根本不寫實死拖不下檔』的摩天輪風格連續劇,或者是不知從哪冒出一堆『說著火星話使用注音文自以為把目光望向遠方一滴淚留在臉頰就是演技』的帥哥美女所主演的偶像劇,我都覺得很彆扭。

把頻道轉向其他電視台也好不到哪裡去,著名的中資台最愛播的當然就是『一瞥就有濃濃北京味兒』的中港資戲劇,更甚者是直接去買一堆日劇、韓劇回來擺在八九點的黃金時段;頻道名稱標明是『日本台』那麼播一堆日劇也就罷了,不過即使日劇好看,那畢竟都是別人家的故事,看久了也會無奈;但是韓劇是怎麼回事?一部部劇情的內容、場景、配角台詞、個性、表情、主角愛嗆的話幾乎一模一樣,唯一比較明顯的變化大概也只有每部主角和節目名稱而已,這根本就是臺灣15年前『花系列』的進化版!

可是大家愛看極了;而臺灣的電視劇卻相對地越來越衰弱,甚至連『花系列』的品質都達不到了。

還好,我是專業的電視兒童出身,既然熱門的頻道節目這麼難以下嚥,那我索性把目光放在一般人根本很少注意的地方:我開始注意公共電視台、慈濟大愛台、客家電視台、原住民文化台。果然!『沙金總是從孤獨的人腳下流過』,從李喬原著小說所改編的客家劇『寒夜』、『孤燈』開始,緊接著導演萬仁以霧社事件為主軸拍攝的『風中緋櫻』,延續到去年八月首播由鄧安寧所導演的『草山春暉』,我終於感受到了一點點臺灣戲劇微弱但堅定的心跳聲。

即使是對電視節目來者不拒的我,心中難免也是有喜好的,跟一般人相比也許很特殊,因為我很喜歡看類似『傳記』所改編、演出的戲劇;說得更仔細一點,是以描述臺灣先民生活為主軸的那種記錄或是小說家言所改編的戲劇,偏偏這類的題材往往不是很『大眾』的,敢拍攝這類題材當作連續劇播的導演,要不是抱著『必死-必定賠死』的決心,就是拍到後來無以為繼、品質開銷難以兼顧的結局。所以這類的戲劇只會出現在公共電視台首播,然後再下檔之後才以二輪的形態出現在相關頻道(例如『寒夜』在客家台重播、『風中緋櫻』在原住民電視台重播);或者是『大愛』、『慈濟』這類不問營收、但求教化為主軸的宗教台,當然,這類頻道推出的戲劇或多或少都難免會帶著『宣教風』:把要宣揚的團體、宗教結合在電視劇中,也算是一種『置入性行銷』吧!這倒無可厚非,只要別『為了置入而置入』影響到劇情就好。

『草山春暉』其實去年的八月就首播了,可是我只看到了後面幾集,那時候的劇情其實多少已經邁入『宣揚大愛、慈濟精神』的劇情了,當時其實便因為這個原因而對這部戲沒有太好的評價,因為『一旦手段匠氣,也就流於凡俗』,堆砌出來的宣化,自然也就沒有那麼感動人心了。最近趁著緯來戲劇台把版權買下做重播的機會,終於可以從頭開始,隨著導演鄧安寧推移鏡頭的敘述,回到30年代的台北草山。

『草山』是現在台北陽明山的舊稱,蔣介石撤退到臺灣來之後,說是為了效法『王陽明』的精神,才改做現而今這個名稱。顧名思義,草山上面別的沒有,芒草最多,即使已經成為高度開發的風景區,走在今日的魚路古道上,還是可以在某些路段感受到『芒海萬頃、波瀾壯闊』的美麗風貌。說到這兒突然想起,原本建中的校歌歌詞應該是『東海東,草山下,培新苗,吐綠芽,春風吹放自由花』,草山被改名成了陽明山,歌詞也只好也改成『東海東,玉山下』,天曉得建中跟玉山有什麼關係?

『草山春暉』的劇情主軸圍繞在草山上的一家人,劇中人物在現實生活中皆是真有其人。由王豪飾演的父親『高墀囿』是北投區湖田里的里長,活躍於民國五、六十年代的陽明山竹子湖地區。現今聲名遠播的『陽明山採海芋、吃野菜』能有這番豐碩成果,大功臣首推這位鄰居孩子口中『囿仔叔公』的老里長,在今日我們得享滿山豐碩成果之前,50年前的高墀囿不計得失地嘗試種植劍蘭、大理花、高麗菜、海芋,並把從日本書籍習得的育成技術毫不藏私地與鄰里分享,才造就了今日竹子湖地區的風華絕代;草山上不再只有芒草,取而代之的是賞心悅目,還能供人吃穿的滿山花田。

鄧安寧說他拍這部戲劇時,心中所想、貫穿全劇的主題,就只有『孝』這個字。但是從這個字出發,描述草山上三代高家的故事卻傳達了更多美好的概念。

這是一部沒有主角、每個角色都是主角的電視劇,大概也是唯一一部沒有反派要角的電視劇了,有個老編爛戲的香港大編劇誇說:『沒有反派不成戲,臺灣的觀眾就是愛看黑道嗆聲』,『草山春暉』真是最沉默但是最有力的反例。

高家兄弟姊妹間的兄友弟恭、里長伯的熱心殷切、演員楊麗音飾演高母從年少新婦演到93歲、甚或是穿插其中以達宣化的慈濟精神,透過戲劇的整體呈現,都有其可珍可貴、細膩動人之處,但整部戲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演出,是已經七十六歲的老演員洪流所詮釋的高家祖父。

洪流向來是個硬底子的好演員,從20多年前家喻戶曉的『星星知我心』、十年前在每天中午播出的閩南語劇場『日日春』當中的學堂老師,他的角色和演繹總是沉穩但是精湛。他其實已經淡出工作,除了草山春暉之外,最近的一次演出應該是在『寒夜』中客串演出的客家庄耆老一角,這類型的角色他其實根本不需要多費精神,只需要換上當年客家開墾先民的布衣短衫,搖把蒲扇,臉上大把花白鬍子根本不需要化妝,就活脫脫像是從歷史照片中走出來的客家先民。在草山春暉中他扮演的是高家祖父『高烶勇』,日據時代就在竹子湖一代擔任『保正』,可是卻在鄉里間開設私塾教導鄰里朱子格言、四書、三字經等漢學,且以『善為傳家寶,忍是積德門』一句做為高家家訓。聽著飾演高老的洪流用流利而考究的閩南古語,一句一句念著四書、朱子治家格言中的句子,心裡忽然閃過一句如電影『國家寶藏』中的對白:『現在的人已經不這麼說話了。』的感動。單純的文字難以傳達,或許可以試著用閩南語去唸唸古詩詞,例如『楓橋夜泊』,體會一下閩南語在詩詞誦讀時自然發散的語氣、音調的轉折起伏,真的是風韻十足。

聽著片頭為戲量身打造的主題曲,那份貼切舒適,是拿流行歌手打歌歌曲來湊片頭的偶像劇、肥皂劇所遠遠不及的。從歌曲透露出來的,彷彿草山的風真的吹入了台北城,讓人以為沐浴在草山晨光花海的陣陣清柔。聽這樣的歌、看這樣的戲,實在舒服。



凝望天宇的繁星點點
等待另一個晨曦浮現
那是我們擁有的幸福的畫面

多少歲月的容顏改變
多少聚散的故事重演
擁抱我們的你 依然在身邊

草山的風
是劃過天際的彩虹
撒下了一片花海 綻放在心中
草山的風
伴隨著我們甜甜的 暖暖的夢
喚醒了青翠山林 緊緊守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kyfire 的頭像
    skyfire

    無不痴 有所思

    skyf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