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瀳』(音:劍), 乃今之『法』字。
瀳獸,古之神獸,原名『解薦』,又名『獬豸』(音:謝治)

於『山海經』中記載:古之法官,稱大理,帝堯時的大理叫做皋陶,長相奇特:臉色青中帶綠,嘴巴突出,類似鳥嘴或是馬嘴。為人講信,鐵面無私;辦案時細察人情,決獄明白。

根據傳說,皋陶是得到了神獸『解薦』的幫助。解薦,又名獬豸,為獨角神羊,長得青色長毛,四隻腳站立,如熊一般高大,性格忠信。

神異經記載,解薦乃東北荒中的靈獸,如果看見有人爭鬥,就用獨角去觸那不直的;聽到有人爭辯,就用嘴去咬那不正的。原文如下:『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鬥,則觸不直者;聞人爭,則咋不正者。』

漢朝王充論衡是應篇中,說皋陶就是得到一角神羊,牠能知道哪一方是有罪的。皋陶審問案件,一遇到有疑惑不明的地方,就會請出解薦,牠一出現,就會用角去撞那有罪的一方,無罪者則不會去觸碰,因此決不會有冤獄發生。

皋陶乃是帝堯之大理,曾制刑法,而解薦也由此有判決、判正之意。墨子 名鬼篇 說齊莊公時,二個臣子久訟不決,就命令他們到神社下立盟約,然後各自申訴於神前,由神羊表達神意,其中一個理屈的被神羊撞得斷了一條腿!

另外在《艾子雜說》中也有相關的對話記述:
齊宣王問艾子曰:「吾聞古有獬豸,何物也?」
艾子對曰:「堯之時,有神獸曰獬豸,處廷中,辨群臣之邪辟者觸而食之。」
艾子對已,復進曰:「使今有此獸,料不乞食矣。」

神羊能助人斷獄的傳說流傳已久,所以『續漢書輿服志』記載:法官所戴的法冠,稱做『獬豸冠』,象徵能判明曲直,有如得解薦之助。

後人將『瀳』寫作『法』字,用以代表訴訟及刑律。而解薦亦稱瀳獸。

***************************************************************
ps.『法』最原先的古字,是和『瀳』字很像,但是稍有不同,在其右半邊的下方應該是一個『去』字;但是因為『解薦』之音,『法獸』也就變成了『瀳獸』。

不過基本上,這一篇文章不是為了說文解字,重點是在『獬豸』這種動物上。中國傳說裡,這一類有趣的怪動物還滿多的咧~

這是大學時代,為了系刊上的『瀳』字,而整理出來的一篇短文,距今大概已經六、七年了吧,時間過得真快。不過現在看這篇文章,我的感想還是和當時一樣:既然有了神羊...那還要皋陶幹麻?
對照艾子跟齊宣王的對話來看,假如今日還有這種神獸在台灣出現的話,大概不僅不需要向人討食物吃,大概還會吃到撐死吧...奸人實在太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kyfire 的頭像
    skyfire

    無不痴 有所思

    skyf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