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也想不到,竟然會在希斯萊傑(Heath Ledger)才28歲的時候,就得寫文章來紀念他。
從1997年出道演出第一部電影至今剛好要邁入第11個年頭,在2000年的絕戰時刻(The Patriot)中飾演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的大兒子而初嚐名聲,甚至就連梅伯自己都稱讚希斯會是自己的接班人。而直到2001年拍攝「騎士風雲錄」(A Knight's Tale)希斯在其中擔任主角,方才正式地吸引住大家的目光、讓大家注意到這個澳洲來的大男孩,其實很會演戲;之後他和騎士風雲錄的原班人馬演出「食罪人」(The Order)也是廣受迴響。直到2005年他參加李安「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的演出,總算是為自己的演藝生涯攀上了新的顛峰。在緊接著即將在2008上映的蝙蝠俠(The Dark Knight)中,他接演了複雜、癲狂的小丑(Joker)一角。正當大家開始要期待他的演出、等待他帶來更多更深刻的角色演繹時,他卻在2008年的美國時間1月22日死於家中,享年28歲。
我是從「騎士風雲錄」認識他的,對我而言那是最能代表希斯萊傑的代表作,所以我用看這部電影的心得和感想,來紀念一位太早離開的騎士:Heath Ledger。
縱使「騎士風雲錄」的主角最後不是希斯萊傑,或許這部電影依舊會十分精采也說不定。原因在於這部電影的配角陣容:
扮演反派的魯佛西維爾(Rufus Sewell)是號稱「90年代最佳科幻電影:極光追殺令」的男主角;
演過脫線舞男、石頭族樂園、環遊世界八十天的馬克艾迪(Mark Addy)則是主角的忠實好友;
扮演酗賭卻又辭藻華麗的傳令者則是保羅佩特尼(Paul Bettany),「騎士風雲錄」是他所演出第一部的賣座鉅片,他更以該片獲得倫敦影評人協會頒發的「最佳男配角」獎,在當時更被譽為2001年十大新星。而從「騎士風雲錄」之後,他參與演出「美麗境界」和「怒海爭鋒:極地征伐」與羅素克洛飆戲,也和克麗絲汀鄧斯特演出「網住愛情」,直到2006年在「達文西密碼」中扮演白子殺手,不管是最佳綠葉還是一線主角,可主可副的戲路、亦莊亦諧的演技,讓人想不注意他都難。
所以,和這一群人演戲,很容易就被搶走主角的風采、壓過主角的存在。但是當年只有21歲的希斯萊傑卻把戲中這個「一心想改變自己命運起點」的「假騎士」給「演真了」!配角們即使再閃耀也沒有奪去希斯萊傑的風采,「騎士風雲錄」就像為希斯萊傑量身打造的一般:一個讓人分不清身處中古世紀或是70年代的場面塑造、一個帶著古典氣質的現代雅痞。
從一開始的中古世紀騎士競技場,卻搭配著Queen合唱團的「We Will Rock You」開始,就向觀眾宣示:這絕對不是一部「歷史大戲」,喔,好吧,更精準一點來說,是連「正經八百」都構不著邊的:「哪有中古世紀的人在看騎士競賽時,會像看超級盃一樣把上衣脫光了在看台邊上跳、一邊喝著啤酒、全場還拍手跺腳、嘴裡唱著『We will、We will rock you!』呢?」
為什麼不可能?如果這是一個描述「隨從變成騎士」的故事,那還有什麼不可以?
「騎士風雲錄」雖然是設定發生在中古世紀的故事,但是電影中不斷運用了大量現代的音樂、歌曲、詞彙、價值觀,看著全場觀眾高聲合唱、場邊的觀眾接住騎士飛出去的頭盔像是接住飛出牆外的全壘打、看台上有人賣著熱酒和烤貓肉、醉漢看到精采處全脫了上衣鬼吼鬼叫...這一切看起來是多麼熟悉。我們現在著迷於MLB、看世足賽、瘋世界盃,那中古世紀的人為什麼不能著迷於騎士競技呢?或者,他們也是這麼瘋狂、甚至比我們還瘋狂也說不定呢!
只要能接受這樣的觀點,那麼節拍簡單、古典優雅的宮廷舞蹈跳到一半,眾人開始跳起大衛鮑伊的「Golden Years」,也就不難理解了。在不同的時代,人們對不同的事物展現出相同的熱情。14世紀的中古世紀背景,搭配播放著70年代的搖滾經典,即便是在21世紀的今日依然不覺突兀,這興許是導演想要傳達給觀眾的一點訊息吧!
所以這部電影也就好看,而不沉重了。雖然劇情並不複雜,有的影評用「男孩版的灰姑娘+中古世紀的洛基」來形容,在導演的掌握之下,好笑、輕鬆之餘,依然有許多場面足以賺人熱淚。血脈賁張、魄力十足的騎士對決,幽默的對話、華麗的英文(多半集中在保羅貝特尼的角色身上),讓這部充滿英國腔的電影,看起來一點也不「英國」,反而有趣得很。
希斯萊傑去世的當天,我馬上去買下了「騎士風雲錄」、看著這部電影來紀念他;他或許離開得很突然,給我的印象始終停留在「騎士風雲錄」那固執、堅定、執著的金髮小夥子,即使2005年的斷背山似乎才是眾人對他的肯定,但是那股純樸中帶點臭屁與瀟灑的氣質、21歲時的希斯萊傑,會和「騎士風雲錄」一起,成為後人追尋、懷念的經典。大家會想念他,想念一個彷彿剛剛騎過身邊的年輕騎士,一晃眼間,騎向遠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