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送給5歲孩子的禮物:「崖上的波妞」

隨著外甥女的年紀漸長,慢慢地也可以接受看一些更有劇情的影片,宮崎駿的系列動畫我覺得算是比較輕鬆的入門,聽說幼兒園的老師有放映過「神隱少女」給他們看 (對一群五歲的小孩選這片我是覺得早了點) 原本我最想讓她看的「龍貓」她則是顯得興趣缺缺,直到上個禮拜她從Netflix的圖示上選了「崖上的波妞」。

「阿菇,這會不會很恐怖啊?我不要看到爸爸媽媽會變成豬、警笛頭和Haggi Wuggi。」(合先敘明:以上這些我都沒讓她看過,只是網路時代成長的孩子在點YouTube影片時難免會先看到一些預覽圖片,然後我就必須去幫她查出來那些角色到底是甚麼,有些光看預覽圖就足以讓她印象深刻)

「嗯...我也不知道,應該不會吧。」我是真的不知道,因為當年波妞上映的時候,我始終興趣缺缺,再加上後來看了一些評論,幾乎一面倒地表達失望,諸如「就這樣?」「看不懂…」「宮崎駿退步了」之類的評價讓我更無懸念,直到近日。不過因為Netflix上波妞的圖示很可愛,「好,我要看這個!」外甥女說。

因為她媽嚴格限制她每天收看電視或網路影音的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所以這部大約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必須至少切成3~4段來收看。我其實也很好奇:要求一個現在6歲的孩子用每次不超過30分鐘的方式來看一部電影,到底她看不看得懂?更或者是不是有興趣?因此一來我沒看過這部片子、二來我要幫大小姐控制遙控器,所以我也陪她一起看這部電影。

結果和其他的宮崎駿卡通不同,從電影一開始,外甥女的注意力就完完全全地被劇情吸引住了,前兩天看的時間被切得比較零碎,因此大概前40分鐘的部分成兩天看,我很訝異當她第三天繼續看時可以很明確地記得上次收看的劇情演到哪裡。(因為距離上次收看其實過了很多天),顯然她是記得劇情的。

話說回來,這部劇情確實也夠簡單;由於我多少有些擔心劇情發會出現一些6歲小女孩無法接受的轉折,所以先google一下,找了好多篇終於找到最具體的解說:

「就是演有一隻小美人魚溜出來玩,被浪沖到岸邊,結果一個五歲小男生撿到帶回家,兩個人兩小無猜互相喜歡,可是小美人魚被爸爸抓回去了。回海裡後,小美人魚吵著要變成人類和小男生在一起,爸爸把她關起來,於是她大鬧海底世界,還引發一場海嘯,淹沒了小男孩所住的村莊,連小男孩的爸爸都差點遭遇船難。最後是小美人魚的媽媽出來收拾殘局,她說小美人魚想變成人,那就變吧!於是小美人魚就變成人類了。」
引用自 「Sisphe胡言亂語」

「喂喂...就這樣?」沒想到我也發出了跟2009年網友們一樣的質疑。

不過外甥女對這部電影劇情的反應倒是出乎意料之外地融入且理解,當波妞乘著變成大魚的海嘯追著宗介與媽媽的車時,外甥女隨著海浪的逼近以及可愛的波妞時而緊張、時而開懷大笑,而當宗介父親工作因為的關係爽約而無法回家時,利用燈號打出一連串「笨蛋笨蛋笨蛋」燈語的劇情也讓外甥女開懷大笑、在波妞被爸爸「抓」回家(當下還不知道那個怪人的身分) 而跟宗介分開時感到難過。

我想,這部動畫電影確實是宮崎駿製作給5歲的小朋友看的。

說得更精準一點;是要給每一位觀眾看的,只要你曾經是5歲。

當我在內心裡替波妞「因為一個相處不到半天的5歲小男孩選擇變成人類、假如失敗會變成泡沫」的決定而感覺到輕率、兒戲時,殊不知我是以一個年近半百歐吉桑的視角在看待5歲的直接與純粹。


外甥女絲毫沒有這樣的質疑,這是屬於5歲的共鳴。

波妞喜歡宗介,所以拚了命地脫離父親的掌控、變成人類。到底是喜歡宗介的哪一點?怎麼喜歡上的?

不知道,劇情裡根本看不出來。但這好像也很合理:因為劇情也是大人寫的,搞不好寫劇本的人也不知道為什麼。

但是喜歡一個人需要理由嗎?喜歡了當然就要馬上在一起,不對嗎?

然後我就不禁聯想起「大話西遊」裡孫悟空與菩提老祖前世的那段對話:

「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
「不需要嗎?」「需要嗎?」
「不需要嗎?」「需要嗎?」
「不需要嗎?」「哎,我只是跟你研究研究嘛,幹嘛這麼認真...
需要嗎?



大話西遊」和「崖上的波妞」「在劇情裡都沒有說出答案,只能靠觀者自己細品體會,而每個人的答案或許也不一樣。
 
波妞的電影結局算是開放式的,波妞和宗介兩個5歲小孩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也許下個禮拜波妞就成了泡沫,也可能到85歲還與宗介手牽手兩人元氣滿滿,至少現階段5歲的孩子看完電影相當滿意。至於那些宗介和波妞後來可能發展的諸多情節,等這些看完電影的孩子長大就會親身體驗了,不必急著現在破梗。

安徒生筆下的美人魚太辛酸了,先不必讓波妞們知道。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崖上的波妞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kyfire 的頭像
    skyfire

    無不痴 有所思

    skyf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