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5日的『圍城之夜』,應可說是臺灣在這三十年來攸關政治的群眾運動中,一次堪稱劃時代進步的里程碑。一切似乎就像是黑格爾口中的『散文時代』:已經沒有革命了,也不再需要革命了。
其實在圍城之夜前夕,我對這項活動依舊是懷著戰戰兢兢的不安;與其要說是抱著充滿期待的心情,倒不如說我更擔心所有不得已而身處街上、我所關心之人的安危。畢竟這是數十萬人處於興奮與激情狀態的街頭活動;若是想要圓滿落幕,參考以前的臺灣群眾運動紀錄來對這一次行動加以評估,我只能用這六個字來形容我當時的感受:『顫抖地期待著』。(用臺語來說就是『挫咧蛋』)
 

skyf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和一位因為部落格而剛認識的網友在msn上聊著,聊到一半才突然發現彼此都還不知道對方該怎麼稱呼,互相報上名字之後,對方的反應是:『你的名字筆劃真少!』
幾乎是屢試不爽了,每個第一次聽到我名字的人都會有類似的反應。如果是從書面上或是電腦螢幕上看見的,『筆劃少』往往是第一個發自內心的讚嘆;緊接著就會出現『這字怎麼唸』的疑問。如果是用口語的方式來自我介紹,那麼大家在第一時間反應在腦海中的那三個字,往往是『1A2B』-只猜對第一個字而已。

skyf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曾因為張國榮、梅艷芳等人的相繼離去,而寫了篇感嘆『一個美好年代消逝』的文章,只不過說老實話,這些人的離去雖然的確讓我有種人生無常的嗟嘆,但都不至於讓我感受到驚愕與震撼,更遑論心中是否會有久久無法平復的情緒與感傷。可我並非是個對此毫無寄託或依戀的人,或許早在1997年底,我就已經嚐盡以上的滋味。

skyf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在人類的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當一個群體必須修正其與另一個群體之間迄今所存在著的緊密聯繫、而在各種自由權利之中取得『追求真實』和『道德良知』所秉持著的自由與公正地位時,就會有一種真誠地尊重人類彼此的善良心意,要求他們一定要把那些迫使著自己不得已而抒發的原因給明確地宣示出來。
我們認為這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新聞報導需以真實為依歸。記者與其所隸屬的媒體組織皆是從廣大的『閱聽人群』處被賦予了某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時事閱聽權、言論自由權以及追求並探討真相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所以才在廣大閱聽人群之中以記者為基礎而構成媒體組織。媒體組織所主張的各種權力正當性,皆應來自由廣大閱聽人群的同意與賦予。如果遇有任何一種形式的媒體組織其作為損害這些目的者,那麼,閱聽人群就有權利來抵制或改變它,以期待建立新的、正確的媒體組織與傳播機制。這新的媒體組織或是傳播機制,必須是建立在這樣的原則的基礎之上,並且是按照這樣的方式來組織它的核心價值,庶幾就廣大閱聽人看來那是最能夠平衡他們的知權和人權的。誠然,謹慎的心理依舊主宰著人們的意識,認為不應該為了輕微的、暫時的原因而把存在已久的閱聽組織或方式予以變更;而過去一切的經驗也正是表明,只要當那些罪惡尚可容忍時,人類總是寧願選擇默然忍受,而不願廢除他們所習慣了的生活方式以恢復他們自己的權利。然而,當媒體組織開始慣於捏造事實、堅不悔改、為了達到私慾目的而無所不用其極時,顯然是企圖對閱聽人群以標榜專業的假象予以隱瞞或操控時,閱聽人群就有這種權利,閱聽人群就有這種義務,來抵制這樣的媒體組織,而為他們未來全面且真實的知權設立新的保障。

skyf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BBS上看見有人介紹了林志炫的一首歌,歌名叫做『鱷魚的眼淚』。林志炫唱歌的功力應該不需要我來贅述,他一直是我很欣賞的歌手之一,不過今天這份介紹最吸引我的並不是林志炫,而是歌名的由來。
古埃及的草紙文獻裡有記載:『假如鱷魚在水邊發現人類,會用盡一切方法殺死他,然後流著眼淚把人吃掉。』;在古希臘與羅馬的傳說中,鱷魚會發出一種奇怪的呻吟和嘆息聲,讓路過的人因為好奇而靠近,鱷魚就利用這種方法來捕殺人類;不過深究起來,『鱷魚的眼淚』這個詞彙最早是出現在西元三百年作家司巴特阿諾斯(Spartianus) 所寫的『皇帝的生活』(Lives of the Emperors)這本書當中。中古世紀時,不少法國和英國的文學家也曾經在書中提及『鱷魚的眼淚』這個詞彙,例如英國的約翰.霍金斯(Sir. John Hawkins)就曾經寫到:『在這條河流裡,我們看到許多鱷魚,牠們的天性就像狂熱的信徒一樣,發出哭泣、嗚咽的聲音,吸引獵物向牠們靠近,然後再一口吃掉這些獵物。』。

skyf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